姨媽家的小兒子今年上五年級,大年初一到我家拜年。他開口第一句話就說:“辛苦讀書人,讀書辛苦人,新年發紅包,不忘辛苦人。”
我看著他的臉,半天沒回過神,還是母親忙跟我說“給紅包,給紅包”,我才反應過來。吃飯的時候,我摸著他的頭,問他:“小誌,是誰教你拜年的呀?”
他兩手一拍胸脯:“這還用教,是我信手拈來的。”
我又問:“那你怎麼想到要說讀書人是個辛苦人哦?”
他看著我的臉,滿臉認真地回答我:“名人說的。”
“那他們是怎麼說的呢?”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苦吧!十年受盡窗前苦,一舉成名天下聞,苦吧!”
小誌說得沒錯。這確實是千百年來無數學子都推崇的學習態度,人人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今的父母更是成天宣揚拚搏、競爭,因此,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並不為奇!
我國的教育鼻祖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理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當孩子第一次在空白的紙張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當孩子第一次拿著故事書,大聲朗讀出小紅帽的故事;當孩子第一次考了滿分,拿著全是紅鉤鉤的試卷……這些無疑都是快樂的。
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快樂的學習都慢慢變了質?當孩子在繁雜的第N張試卷上寫上自己姓名的時候,當孩子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特長班上的報名表上簽上自己姓名的時候,當孩子在密密匝匝的草稿紙上演算習題的時候,他們離快樂越來越遠了。
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很清楚地意識到,孩子開始厭學了。想讓孩子學習的方法,就是努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讓孩子在學習的海洋裏快樂泛舟。父母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改善孩子的學習心態。
1.肯定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孔子的這句話表明,取得好成績的秘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
興趣是指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和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興趣是一種動力,就如同湖麵裏平靜裏的水,一旦有了興趣作催化劑,那麼就出現了蒸汽機這一奇跡。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他比較感興趣的事,那麼他一定非常願意去做。即使再苦再累,困難重重,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發掘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比如,你原本想把漂亮的小女兒培養成一位有才華的音樂家,讓她在炫目的舞台上成為眾人的焦點,可是她卻在練習鋼琴的時候對你說:“媽媽,我想和同學去參加學校舉行的攝影展,我可以把上次我們去郊外拍的照片拿去參展。”這個時候,你不要因為女兒不珍惜一節昂貴的鋼琴課而生氣,而應該尊重女兒的選擇,也許她更適合當一個有型的攝影師,而不是一個舞台上的音樂家。
2.給孩子安上快樂的翅膀
香港的何達先生向人們傳遞快樂的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給它一個快樂的思想,就像把一盞盞燈點亮,砍柴的時候,想著的是火的誕生;鋤草的時候,想著的是豐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