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不要盲目報興趣班(1 / 2)

隨著社會持續向前發展,它對孩子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很多父母積極為孩子報名參加形形色色的特長班、興趣班。父母始終執著地相信,讓孩子上形形色色的特長班和興趣班,總會讓孩子擁有某種特長。可是,父母卻不願意考慮,特長班、興趣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麵的。

2009年,網上曾爆出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個9歲的女孩因為不願意上興趣班,而與父母簽下協議,保證自己長大後不會因為沒有特長而埋怨父母。這位小女孩之所以會簽下這樣的協議,是因為在3年的時間裏,她總共學了六門才藝,可是卻沒有一樣精通。她對父母這樣的安排感到十分厭煩,所以根本不好好學,到後來甚至就再也學不下去了。

父母之所以積極地送孩子上興趣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一是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如今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期望普遍比較高,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個方麵都發展得比較好,希望孩子多受一些教育,不要落在別人的後邊。

再一個,現在父母的經濟狀況和過去相比好很多,已經完全可以負擔起興趣班的各種費用。於是,很多父母都會這樣想:既然花得起錢了,更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為孩子多積累一些競爭的本錢,要讓孩子將來光宗耀祖……

基於以上的原因,很多父母會為孩子同時報幾個興趣班,把孩子的雙休日排得滿滿當當的。如果孩子沒有參與興趣班的學習,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低人一等,於是父母很容易盲目跟風,或者沒有根據地讓孩子參加興趣班。

其實,盲目報興趣班,會對孩子造成多種傷害:

1.會加重孩子基礎課程學習的負擔

孩子上學後,各種鋪天蓋地的興趣特長班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對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點,孩子還沒有掌握,回到家裏也沒有時間練習和鞏固,就一頭紮進興趣班裏。這樣無疑會增加孩子基礎課程學習的負擔。

2.孩子累,家長更累

現在很多父母不僅熱衷於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甚至同時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每逢周六、周日或者寒暑假,孩子沒有了假期,家長更是沒有了休息時間,與孩子一起奔波於各種興趣班之間。父母總是認為,為孩子做奉獻是天經地義的,就算辛苦,就算勞累,但因為心中有期待,所以也能樂在其中。可是孩子卻會單方麵地認為,這些無疑是一道道的枷鎖,是負擔,既苦不堪言又讓人無法承受。

有時,父母為了孩子忙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可孩子還高喊:“還我時間,還我自由!”似乎對父母的付出毫不領情。每當學校開家長會,老師聽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現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珍惜,我們累死累活掙幾個錢全給他們報了興趣班,他們還不願意去。而孩子卻和好朋友在私下裏抱怨:我很喜歡鋼琴,可媽媽偏讓我學畫畫,煩死人了……

3.淡漠了親子感情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模式化了,父母日複一日地問:今天老師講了什麼內容?你的那隻曲子彈出來了嗎?英語成績考得怎麼樣?而孩子的回答則是:英語講了現在進行時的語法;能整曲彈奏了;英語考了85分……

父母忙著賺錢給孩子交興趣班的學費,孩子則每天奔波於各種興趣班之間。由於父母無暇顧及孩子,極大地忽略了孩子的身心需要,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