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淩淵集團為伊朗勘探石油,並建設開采,十年後伊朗將設施收回。
這些錢砸下去是穩賺不虧的,而且是撿了大便宜,該區域起碼蘊含500億桶原油儲量,並且有大量天然氣儲量,而伊朗官方在該地區勘探出來的隻有30億桶。
雖然伊朗政府知道那一區域還有石油,但伊朗也沒辦法,那片地區他們是勘探不出什麼東西了。再則現在被山姆帝國封鎖得太厲害了,石油根本出口不出去,華龍國每年又不買多少。
同時淩淵集團還與伊朗簽訂了煉油合同,集團為伊朗建設煉油廠,伊朗境內出產的石油全部由淩淵集團提煉,十年後伊朗將設備收回,而煉油利潤全部是淩淵集團的,伊朗半分錢不要,依舊隻賣原油。
賣原油的利潤其實並不高,但伊朗沒辦法,伊朗境內煉油能力低下,40%的汽油還得靠進口,絕對是悲催得不得了。
伊朗的想法很簡單,先突破山姆帝國的封鎖再說。
控製著全球軍火公司的淩淵集團如果願意介入伊朗局勢,那麼突破封鎖並不是大問題。
隻要淩淵集團開始在全球出售石油,那麼這個封鎖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伊朗當前的困境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十年時間,足夠淩淵集團賺取豐厚的利潤了。
當然利潤不能按照當前的每桶93山姆元的國際原油價格來計算,因為當前的石油基本上被西方國家所壟斷。
雖然還有一個北極熊在瘋狂賣油,但北極熊的窮是出了名的,北極熊不願意看到低油價的出現。
西方國家也樂意看到北極熊這麼做,畢竟北極熊賣的是原油,他們把原油買回去提煉成成品油之後,大部分利潤還是在成品油上麵。
所以沙特整天呼籲各國降低什麼燃油稅,因為油價看似很高,但實際上都是被征稅後的結果,而且大部分利潤都在煉油那一環節上。
當然,某國石油公司,竟然聲稱提價是為了彌補煉油的虧損。也許真的是煉油技術太爛了。
淩淵集團一旦涉及到燃油市場,並且獨立於歐佩克之外,必然引發原油價格下跌的問題。
因為如此一來,壟斷就被打破了。
被打破了壟斷的情況下,原油價格自然也就下跌,這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西方國家同樣可以選擇使用武力繼續維持壟斷局麵,隻不過淩淵集團並非是軟柿子可以隨便捏的。
隨著與伊朗的合作談判進展到了尾聲,淩淵集團開始在公海上的浮船塢上建造大型油輪。
同時調集了500億華龍元的龐大資金,投入到伊朗的石油開采、提煉、儲存、運輸等環節的建設當中。
這一天,第一批運輸機飛臨了伊朗,為伊朗運去了大量的農產品和生活用品。
糧食、肉、生活用品,換取的是黑色的石油。
此時的伊朗正遭到貨幣戰爭,物價40天漲一倍,伊朗人民眼中,肉類已經變成奢侈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