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誌力是堅強持久的毅力,是良好的心理品質。鍛煉孩子的堅強的意誌,就要有決心、有恒心,舍得讓孩子吃苦,為孩子創造鍛煉的條件。
許多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人,都離不開父母對他們有意識地從小開始的磨煉。
在第九屆世界女籃錦標賽中奪得三個第一的中國女籃隊長宋曉波的父親就是這樣做的。
宋曉波的父親是個籃球健將,他期望女兒成為堅強的人,在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方麵費了不少心計。曉波6歲時考取了一所離家較遠的小學,從家裏到學校要換兩次公共汽車,穿越幾百米的小胡同和大馬路。祖母很不放心,埋怨曉波爸媽太狠心。可是曉波爸爸安慰道:“我們選中這所學校,也是為了鍛煉曉波獨立生活的闖勁和能力。一個人從小窩囊,長大了就很難有出息。”說罷,就去買了一張月票,掛在孩子的脖子上。父母開始也不放心,爸爸看著女兒上了汽車,便騎著自行車偷偷眼在汽車後麵,看著女兒走進學校大門,才放心離開。
當曉波邁出了堅強的第一步,父母又給她提出了新的鍛煉任務,要她單獨去把幼兒園的妹妹接回家,這也要換兩次車。
當時曉波剛上一年級,妹妹隻有4歲。那天正值隆冬,大雪紛飛,路滑車擠。曉波知道爸媽是在考驗自己,勇敢地答應了。
去了一個多小時曉波還沒回來,媽媽著急了,騎車到幼兒園去詢問,阿姨說:“早走了!”她隨即又奔回家。快到家門口時,看見兩個雪團似的小人,她連忙趕上去。曉波解釋說:“汽車太擠,到站時下不來,我們就多坐了一站路,下車後往回跑的。”
媽媽聽了暗暗高興,誇獎了她們。以後,曉波在學習和鍛煉中更加努力,更加刻苦。
生活中榮譽和挫折是並生的。父母要鼓勵孩子跌倒後自己爬起來。
成功的果實,隻有堅持不懈地奮鬥,隻有不斷地克服困難,不斷地吸取教訓,才能獲得。
人生無常,總是充滿著挫折、失意、坎坷和磨難,左衝右突的戰場上,勝利者是拚搏者,更是忍耐者,期待者。這誠如一副錯綜複雜的牌局,真正的高手麵對怎樣困難的局麵,永遠都會保持著高昂的鬥誌,決不輕言失敗,決不輕易攤牌。
丘吉爾一生最精彩的演講,也是他最後的一次演講。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整個會堂有上萬個學生,他們正在等候丘吉爾的出現。正在這時,丘吉爾在他的隨從陪同下走進了會場並慢慢地走向講台,他脫下他的大衣交給隨從,然後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的聽眾,過了一分鍾後,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
丘吉爾說完後穿上了大衣,帶上了帽子離開了會場。這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掌聲雷動。
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永不放棄,第二原則是當你想放棄時回頭看第一個原則:永不放棄!
曾有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兒子苦惱,都已經十六七歲了,卻一點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毫無辦法之際,他去拜訪一位拳師,請求這位武術大師幫助他訓練他的兒子,重塑男子漢的氣概。
拳師說:“把你的孩子留在我這裏半年,這半年裏你不要見他,半年後,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訓練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半年後,男孩的父親來接男孩,拳師安排了一場拳擊比賽來向這位父親展示這半年來的訓練成果,被安排與男孩對打的是一名拳擊教練。
教練一出手。這男孩便應聲倒地。但是,男孩才剛剛倒地便立即站起來接受挑戰。倒下去又站起來……如此來來回回總共二十多次。
拳師問這個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我簡直無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訓練半年多,我所看到的結果還是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地。”父親傷心地回答。拳師意味深長地說:“我很遺憾,你沒有看到你的孩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其實這本身就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
成功者與失敗者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隻不過是失敗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走了一百步。失敗者跌下去的次數比成功者多一次,成功者站起來的次數比失敗者多一次。當你走了一千步時,也有可能遭到失敗,但成功卻往往躲在拐角彎後麵,除非你拐了彎,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除非你不起來,否則你不會被打垮。偉大的希臘演說家德漠克利特因為口吃而害臊羞怯。他父親留下一塊土地,想使他富裕起來,但當時希臘的法律規定,他必須在聲明土地所有權之前,先在公開的辯論中戰勝所有人才行。口吃加上害羞使他慘敗,結果喪失了這塊土地。從此他發奮努力,創造了人類空前未有的演講高潮。曆史上忽略了那位取得他財產的人,但一連好幾個世紀,世界各地的學童都在聆聽德漠克利特的故事。不管你跌倒多少次,隻要再起來,你就不會被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