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疏附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探究(3 / 3)

3、發揮政府職能,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

引導和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的大事。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開發問題上,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在“市場失靈”的地方,解決市場所不能為的事情。具體說一是規範和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收集發布、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勞動力就業服務體係和就業製度等,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形成市場導向、公開招聘、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的就業機製。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涵蓋就業信息、谘詢、職業介紹服務與培訓在內的社會化就業服務體係,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就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村勞動力對轉移成本、收益、風險做出正確判斷,避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盲目轉移,減少轉移的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三是認真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服務,及時掌握外出人員的流向、從事職業、工資待遇等,設立外出務工人員救助中心,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四是在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立工作站,以協調當地政府、企業與外出人員的關係,配合當地政府做好計生、勞動安全等方麵的教育和監督。

4、改革外出務工人員社會保障製度

現行社會保障製度由於費率過高、社會保險關係轉移和接續難,不適應農民,成為製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外出務工人員社會保障體係。在社保政策的建設過程中,既要承認差別,又要兼顧外出務工人員與當地居民的雙方利益。具體首先要根據農村剩餘勞動力職業流動性強的特點,建立新老政策能銜接、高低社保上下可溝通、內外異地可轉移的外出務工人員社會保障體係。其次,要從建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出發,將外出務工人員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從根本上改變與城鎮就業競爭的劣勢地位。再次,應按照公民權利平等、製度統一的方向,建立適合外出務工人員特點的過渡性養老保險製度、應急救助基金等,形成公共服務全覆蓋,以更好的滿足外出務工人員及其子女上學、就醫、居住的基本社會需要,從而使其合法權益受到製度性保護。

綜上所述,現階段有效實現疏附縣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是關係疏附縣農村社會經濟穩定和促進新時期實現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重大舉措,其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管理,而如何發揮政府的主導優勢,探索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確保農村剩餘勞動力在產業結構方麵的合理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 魏曉柳:新疆少數民族勞動力轉移及對農民增收的影響研究[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0.

[2] 朱勇:疏附縣:要富裕農民,必須轉移農民[N].新疆經濟報,2007-06-05.

[3] 劉寧、祝梅、楊虹: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角色與職能:對新疆政府組織型勞務轉移的調查與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