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力所不及,做不了偉大政治人物、科學巨匠,那就不妨做一個豁達的男孩,隻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也算得上是一個成功者。
王者之心
很多時候,男孩需要別人的寬容,也要寬容別人。寬容別人男孩需要的是良好的修養和心態,而被別人寬容,則是良好的修養和心態,長期付出的回報。
拿破侖獨自騎馬旅行。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間客棧住下,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任何軍銜標誌的平紋布衣走到了三岔路口時,卻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拿破侖轉身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於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隻大煙鬥,頭一扭,高傲地把這個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了!”拿破侖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一英裏。”那軍人生硬地說,並瞥了陌生人一眼。
拿破侖轉身想離開,但想了想停下了,向軍人微笑著問:“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我問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麼?”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拿破侖風趣地說:“中尉?”那煙鬼搖搖頭,意思是說不止中尉。
“上尉?”
煙鬼擺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些。”
“那麼,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
於是,拿破侖敬佩地向他敬了禮。
少校轉過身來擺出對下級問話的高貴神氣,向拿破侖問道:“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麼軍銜?”
“中尉?”
拿破侖搖頭說:“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細看了看拿破侖的臉說:“那麼你也是少校?”
拿破侖鎮靜地說:“繼續猜!”
少校取下煙鬥,那副高貴的神氣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麼,你是部長或將軍?”
“快猜著了。”拿破侖說。
“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嗎?”少校結結巴巴地說。
拿破侖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您難道是皇帝陛下?”少校的煙頭從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他猛地跪在拿破侖麵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吧!”
“饒你什麼?朋友。”拿破侖笑著說,“你沒傷害我,我向你問路,你告訴了我,我還應該謝謝你呢!”
欣賞對手是做人的新境界
有了欣賞對手的心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男孩自身也會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人生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無論是競爭多麼激烈的對手,競爭過後都會有聯合的可能。因此,在競爭中,不要做得太絕,要給人留條活路。這就是俗話說的“做人不可太絕”的道理。
喬丹和皮彭是一對征戰多年的隊友,兩人在一起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兩人偉大的友誼。多年前的一場NBA決賽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彭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成為公牛隊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彭緊緊地擁抱著,兩人淚光閃閃。這裏有一個喬丹和皮彭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當年喬丹在公牛隊時,皮彭是公牛隊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他時常流露出一種對喬丹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某方麵不如自己,自己一定會把喬丹推倒之類的話。
但喬丹沒有把皮彭當作潛在的對手而排擠他,反而對皮彭處處加以鼓勵。有一次喬丹對皮彭說:“我倆的三分球誰投得好?”
皮彭有點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為那時喬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而皮彭是26%。
但喬丹微笑著糾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還有很多弱點。”並且還對他說:“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都行。”這一細節連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為喬丹的無私所感動。
從那以後,皮彭和喬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隊17場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
而喬丹這種無私的品質則為公牛隊注入了難以擊破的凝聚力,從而使公牛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給對方一個台階下
在溝通的過程中,許多事情是抽象的。它不是一斤、一兩,有個標準可以遵循,而常常是憑感覺。所以“感覺”在溝通中非常重要。常常當你主動讓一步,對方的感覺好了,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是舉世聞名的雕塑家。他的被公認為最偉大的作品,是大理石雕刻的大衛像。各位可知道,當米開朗琪羅剛雕好大衛像時,主管官員跑去看,竟然不滿意。
“有什麼地方不對嗎?”米開朗琪羅問。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員說。
“是嗎?”米開朗琪羅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聲:“可不是嗎?鼻子是大了一點,我馬上改。”說著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當當地修飾起來。隨著米開朗琪羅的鑿刀的舞動,掉下好多大理石粉,官員不得不躲開。
隔一會兒,米開朗琪羅修好了,爬下架子,請那位官員再去檢查:“您看,現在可以了吧?”
官員看了看,高興地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啊!”
送走了官員,米開朗琪羅先去洗手,為什麼?因為他剛才隻是偷偷抓了一小塊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麵做做樣子,從頭到尾,他根本沒有改動原來的雕刻。
各位想想:如果米開朗琪羅不這樣做,而跟那位官員爭辯,會有這麼好的結果嗎?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在人際交往中,男孩不妨給別人一個台階,那樣你很有可能得到整個天空!
姚崇是唐玄宗時期有名的宰相。在姚崇的同學之中,有一位叫張宗全的秀才便是深諳做人、為友之道的高手,並因此受益而被姚崇提拔為三品高官。
一次,老師要姚崇與張宗全就某個題目做一篇文章,兩天之後交卷。他們下去都精心做了準備,將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來。事有湊巧,姚崇與張宗全所寫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且觀點也相當一致。這如何不使老師為之惱火?沒想到自己門下最得意的兩門生敢剽竊他人作品,這如何了得?
看到這種情況,姚崇據理力爭,聲明文章絕非剽竊。張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竊他人,他為了平息老師的怒火,就對老師說:“前兩天與姚崇兄論及此題,姚兄高談闊論,學生深感佩服,遂引以為論。”
老師聽到這番話,也知錯怪了兩位學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後姚崇心裏為此深感佩服,為張宗全的廣闊胸襟所感動。姚崇當宰相後,遂向唐玄宗推薦此人,唐玄宗在親自考核張宗全的才華之後,便封了他一個正三品官銜。
博大的寬容
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更多悲痛的哀鳴和憤怒的責難,需要的正是男孩的博大的寬容。
2007年6月18日,巴西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在巴伊亞洲首府薩爾瓦多市,一尊在露天場地放置了30多年的“球王”貝利的銅像,被人鋸走了雙臂。這尊貝利的銅像於1971年3月落成,是為了表彰“球王”貝利對巴西足球作出的巨大貢獻而建立的。銅像位於巴伊亞洲首府薩爾瓦多市體育場邊上,周圍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考慮到貝利深受巴西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他的銅像是不會遭到破壞的。誰能想到,貝利銅像落成30年後,竟然有人殘忍地鋸掉了它的雙臂。
在得知自己的銅像被人鋸去雙臂的消息後,“球王”貝利憤怒地對媒體表示:“我發誓一定不會放過這個可惡的家夥,如果對我懷有不滿,請直接來找我本人,而不應該偷偷摸摸地拿我的銅像撒氣!”憤怒的還有巴西眾多球迷,眾多球迷協會紛紛站出來聲討這個可惡的家夥。薩爾瓦多市警方更是不敢懈怠,抽出精幹人員對案件展開了偵破。不久,警察就在一個廢品收購站找到了已經被分解成若幹小塊的銅像的手臂。順藤摸瓜,根據廢品站老板的交代,警察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一個身無分文的流浪漢法比亞諾。法比亞諾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承認自己鋸掉了“球王”貝利銅像上的手臂。為什麼要這麼幹呢?他和貝利本人並無恩怨,之所以鋸掉“手臂”是因為肚子太餓了,身無分文的他為了填飽肚子,就打起了銅像的主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鋸走了銅像的雙臂。然後再鋸成若幹小塊,賣到了廢品收購站。按照巴西的法律規定:法比亞諾將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如果被害人為他求情的話,法官可以酌情對其輕判。而現在的被害人是一尊銅像,是不會為法比亞諾求情的。這個時候,貝利本人站了出來。原本發誓不會放過犯罪者的他得知法比亞諾鋸掉銅像的真實原因後,第一時間站出來為法比亞諾向法官求情,希望能減輕對法比亞諾的判決,他向法官陳述理由時說:“他是不該鋸掉‘我’的手臂,但我不能忽視他鋸掉手臂的原因,因為他要吃飯,要生存。我為自己的那雙‘手臂’能讓他不至於挨餓而感到驕傲。現在我原諒了他,對他沒有絲毫的怨恨。我們的城市裏竟然有人為了不挨餓而采取這樣危險的行動,應該引起我們每一個能吃飽飯的人反思,我們給予的太少了。他鋸掉我的‘手臂’,算是對我的一個懲罰吧。我樂意接受這個不體麵的懲罰。”
最終,在貝利的懇求下,法官作出了最低限度的判罰:法比亞諾被判處一年零四個月的有期徒刑,並承擔修複被毀壞的銅像的所有費用。身無分文的法比亞諾是拿不出錢來修複銅像的。在法院作出判罰後貝利對法比亞諾說:“請不要擔心,修複銅像的所有費用由我來承擔,希望你早日恢複自由,到時,我帶你去看看新的銅像。”法比亞諾淚流滿麵,他向貝利表示:“我想,等我恢複自由後,我會成為一名哨兵,去守衛那尊銅像,不讓它再受到絲毫的傷害。”貝利再一次征服了巴西球迷,不過這一次不是用球技,而是用他的寬容、大度和善良,用寬厚仁慈的愛去溫暖一顆誤入歧途的心靈。
向對手學習
古人雲:“舉廉不避親,舉賢不避仇。”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才應該予以舉薦,而不應該嫉妒。水清則無魚,人清則無友。對朋友求全責備的男孩,往往是孤家寡人。
春秋時期的管仲,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天資聰慧,遇事好動腦筋,總要刨根問底,也願意接近當地一些賢士名流。
當時,管仲家庭生活困頓,為生計所迫,他想學做買賣。他先是把母親編的草帽拿到集市上去賣。草帽編織精美,但他要價太高,他覺得要價低了對不起母親。結果整整一天,一頂也沒賣出去。正在管仲又餓又困的時候,鮑叔牙路過。經過一番交談,管仲的學識、修養令鮑叔牙對他刮目相看。當他了解管仲的身世後,對他更為同情。鮑叔牙把管仲請到旅館住下,與管仲縱論天下大事,他對管仲的才幹十分欽佩。鮑叔牙對管仲說:“如果你願意,咱們倆合夥做買賣吧。”管仲正愁沒有錢呢,雙方一拍即合,成為結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