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一輯(1 / 3)

男孩子就要有野心一個男孩若想獲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須具備“野心”。“野心”是你成功的動力,美好的願望吸引你為實現它而努力不止。每當你懈怠、懶惰的時候,“野心”就猶如清晨叫早的鬧鍾,將你從夢中叫醒;每當你感到疲憊、步履沉重的時候,它就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讓你看見希望;每當你遇到挫折、心情沮喪的時候,它又猶如破曉的朝日,驅散滿天的陰霾。在“野心”的驅策下,你能不斷地激勵自己,獲得精神上的力量,煥發超強的鬥誌。能執著自己“野心”的男孩很難被打敗,也一定是個出類拔萃的男孩。〖1〗〖1〗突破了第一次,才會有下一次

想成功是男孩的願望,怕失敗是男孩的弱點,膽怯是成功的障礙。“第一次”往往都是困難的,不少男孩會產生畏難情緒,而成功的秘訣,首先是必須在心理上戰勝自己!隻有突破了第一次,才可能會有下一次。

克裏蒙·斯通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年少時就在芝加哥南區賣報掙錢補貼家用。有一天,他去一家餐館賣報,好幾次被餐館的人踢著屁股趕了出來,但他咬著牙還是一再地溜了進去。餐館裏的客人見他人小膽子大,便勸說餐館的人不要再踢他出去。這件事令他終生難忘。

斯通十來歲的時候,他母親將替人縫洗衣服所攢的一點錢,投進了底特律一家保險經紀社,其業務是替保險公司推銷人身意外險和健康保險。經紀社每推銷出一份保險就可以得到一筆傭金,這是經紀社裏唯一的收入來源。經紀社隻有一間租來的破破爛爛的房子,也隻有一個推銷員,即斯通的母親。剛開始,一連好多天,她一點業績也沒有。後來,她想碰碰運氣,去了底特律最大的一家銀行,令她高興的是,一位高級職員買了一份保險,還準許她在大樓裏自由走動,結果那天她成功地向44個人賣出了保險。

斯通的母親所在的小經紀社終於發展起來了。這一年,16歲的斯通還在念中學,那年夏天的假期,他想試著替母親出去推銷保險。他母親安排他去一棟大樓,並把推銷方法從頭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當到了大樓前,他卻犯怵了,遲遲不敢進去。他想起了當年賣報紙時被人踢出來的情景,渾身不由自主地哆嗦,他隻好在大樓外的人行道上站著,以竭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他一邊緊張地發抖,一邊強打起精神,默默念著自己做事的座右銘:“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有收獲,那就下手去做吧!馬上就做!”就這樣,他壯著膽子走進了大樓。

幸運的是,斯通沒有被踢出來。他去了每一間辦公室,共推銷出了兩份保險。單看數量的確不多,隻能賺幾美元的傭金,但在推銷體會上卻收獲不小。他回家的時候,可以說是心滿意足。他知道自己有戰勝畏難的勇氣,而且他還想出了克服畏懼的辦法。

第二天,斯通賣出了4份保險。

第三天,又賣出了6份。

斯通的事業開始了。他在那個假期及此後的業餘時間裏,居然創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績,後來一天15份,20份……

期通走遍了密歇根,每天的平均紀錄是30份,有時高達40份。

斯通20歲的時候,又回到他的出生地芝加哥,他在那裏開了一家保險經紀社——“聯合登記保險公司”,全公司隻有他一人。開業的第一天,他賣出了54份保險,這使他信心十足。不久,他陸續將推銷的範圍擴展到了其他地區,銷售份額一天比一天多,最高曾創造了一天122份的紀錄!

斯通創業4年之後擔任美國聯合保險公司董事長,手下擁有5000名推銷員,銷售額累計213億美元。他的員工中有200多人也成為了百萬富翁。經過一步一步努力,克裏蒙·斯通最終成為美國保險業巨子。

別受規矩約束

唯有敢於打破陋俗,勇於質疑陳規的男孩,才能在曆史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代進步的先鋒。別受規矩約束,另辟一條蹊徑,你的人生也會因此不同。

18世紀未,歐洲政壇風起雲湧。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位最沒有規矩的人物——拿破侖。

他從政沒有規矩:一個沒有貴族血統、沒有門第背景的人,卻靠娶了一個有錢的寡婦,擠進了法國政壇;他打仗沒有規矩:別人都是列著隊敲著鼓走到跟前了再放槍,可他打仗是先用大炮轟,然後再讓騎兵衝上去一頓亂砍;他用人沒有規矩:除了法國,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元帥是鞋匠木工小攤販,可他的26位元帥中,有24位出身於此類平民;他甚至連加冕都沒有規矩:別的皇帝都是跪下讓教皇把王冠給自己戴上,他竟然是站起來抓過王冠,自己給自己戴上的。

總之,如同當時歐洲的貴族們怒斥的那樣:拿破侖是世界上最沒有規矩的人!但是他們又不得不臣服於拿破侖,並且按照拿破侖給他們製定的規矩生活,因為按照他們自己的規矩,他們打不過拿破侖。拿破侖的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歐洲曆史上所有的軍事強國全都一一敗在他的手上……

明確目標,執著奮鬥

如果男孩能給自己的未來一個明確的計劃、一個宏偉的藍圖,讓未來明明白白地寫在紙上,那麼,未來將不再遙不可及。最重要的一點是,有了規劃,就要徹底執行,並且要有麵對問題和挑戰的勇氣。若因循苟且,你的規劃絕對會大打折扣,甚至根本不可能實現。

在美國的一個小酒吧裏,一個小夥子在彈鋼琴,他看起來很年輕。說實話,他彈得相當不錯,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認真傾聽他的彈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顧客聽了幾首曲子後,對那個小夥子說:“我每天來聽你彈奏,都是這些曲子,你不如唱首歌給我們聽吧。”這位顧客的提議獲得了很多人的讚同,大家紛紛要求小夥子唱歌。

然而,那個小夥子麵對大家的請求卻變得靦腆起來,他抱歉地對大家說:“非常對不起,我從小就開始學習彈奏樂器,從來沒有學習過唱歌。我長年累月地坐在這裏彈琴,恐怕會唱得很難聽。”那位中年顧客卻鼓勵他說:“小夥子,正因為你從來沒有唱過歌,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個歌唱天才呢!”此時酒吧的經理也出來鼓勵他,免得他掃了大家的興。

小夥子認為大家想看他出醜,於是堅持說隻會彈琴,不會唱歌。酒吧老板說:“你要麼選擇唱歌,要麼另謀出路。”小夥子被逼無奈,隻好紅著臉唱了一曲《蒙娜麗莎》。哪知道他不唱則已,一唱驚人,大家都被他那流暢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勵下,那個小夥子放棄了彈奏鋼琴的藝人生涯,開始向流行歌壇進軍。這個小夥子後來居然成了美國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納京高。要不是那被逼無奈地開口一唱,納京高可能會永遠坐在酒吧裏做一個三流的演奏者。

我們應該相信,自身蘊藏著許多資源,應該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並對自己的興趣保持一份堅定與執著。

男孩兒,要想長大有所成就,現在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不怕別人的鄙夷,就怕你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誰說你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除非你自己!沒有人能夠給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義。你選擇怎樣的人生平台,將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成功就在你勝任的地方

對於男孩兒來說,如何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有一條重要經驗:從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起步,因為成功就在你勝任的地方。今天你站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該邁向哪裏。方向正確,永遠比跑得快重要。條條道路通羅馬,也通向任何你並不想去的地方。方向錯誤,哪怕你奔波勞碌,不眠不休,終其一生,也不能到達你向往的地方。反之,隻要方向正確,你也許用不著那麼辛苦,也能比別人更快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佐川清出生於日本一個富裕家庭,8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他跟繼母的關係不好,中學沒畢業,就賭氣離家出走,到外麵自謀生路。

最初,他在一家速遞公司當腳夫。那時的快遞公司一般沒有運輸工具,主要靠搭車和走路,對體力要求比較高,非常辛苦。

當了20年腳夫後,佐川清35歲了。他想,自己年齡不小,應該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幹什麼好呢?別的行業他不懂,最好還是從自己最熟悉的行業開始。於是,他在京都創辦了“佐川捷運公司”。公司隻有一位老板和一位員工,都是佐川清自己。公司的資產是他強壯的身體。應該說,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從零起步。

佐川清的優勢是,他在這一行已有20年的經驗,知道怎樣拉生意和跟客戶打交道,也知道怎樣把事情做好。度過最初的艱難時期後,他成功地打開了局麵。

後來,他承接的生意越來越多,一個人忙不過來,開始雇用職員,還買了兩輛舊腳踏車做運輸工具。

再後來,“佐川捷運公司”發展成一個擁有萬輛卡車、數百家店鋪、電腦中心控製、現代化流水作業的貨運集團公司,壟斷了日本的貨運業,並且將生意做到國外,年營業額逾3000億日元。佐川清本人也成為日本著名財閥之一。

在一般人看來,當腳夫是比較低賤的職業,不可能有出息。其實,天下沒有什麼低賤職業,隻要你做得比別人更好,在任何行業你都能成功。

怎樣比別人做得更好呢?勤奮與敬業必不可少,但隻有這兩條還遠遠不夠。你最好把努力方向定在自己的強勢項目上。

對於很多男孩而言,你的天賦即是你的強勢項目,這是你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放開你手中做的事情,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究竟適合做什麼,這比什麼事情都重要。

紮根泥土,獲得尊重

男孩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很容易鑽牛角尖。因為得不到名利時會變得痛苦,得到名利時也會失去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人生在世應該寵辱不驚,得誌時不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失意時不會萎靡頹喪,一蹶不振。這樣就不會有受挫折時淒涼和得意的狂熱,可以排除幹擾而專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去耕耘,正所謂“淡泊才能明誌,寧靜才能致遠。”

法國著名畫家米勒,年輕時迫於生計,以畫女人裸體畫而小有名氣,並且以此來賺錢維持生活。一天黃昏,米勒路過一個陳列櫥窗,忽然聽到正站在櫥窗前觀看櫥窗裏陳列的繪畫作品的兩個青年的對話,一個說:“這幅畫畫得太糟糕了,叫人厭惡極了。”另一個說:“可不是,這個米勒除了會畫裸體女人之外,什麼也不會畫。”米勒聽了這些話,如同五雷轟頂,他感到頭暈目眩,羞愧難抑。回家之後,他心情激動地對妻子說:“我決定以後不再畫裸體畫了,即使我們的生活會因此過得很苦,也必須堅持做到這一點。”

因為當時的巴黎,畫女人裸體畫還可以賺一些錢維持生活,如果畫其他的畫往往一幅也賣不出去的。米勒選擇了寧肯挨餓,也不畫裸體畫的道路。不久,他又用商量的口氣對妻子說:“我已經厭惡巴黎了,我想回到農村去,住到農民中間去。”妻子同意了,於是他們一家離開了巴黎,移居到巴比鬆定居下來。

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米勒的一個朋友去米勒家看他,隻見米勒蜷縮在暖爐旁,原來他已經有兩天沒吃東西了,隻有幾個孩子在吃麵包屑。那位朋友心酸地把自己身上的錢都留給了米勒,讓他趕快去買麵包。米勒一家在巴比鬆大森林一間風雨飄搖的小屋裏一住就是27年,米勒一麵在園子裏種地,一麵堅持畫畫,維持著最低的生活標準。他熟悉附近的農民,和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在畫中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苦,農民生活的辛酸。多年來,米勒的作品一幅幅寄到巴黎去,卻總是一次次被退回來,因為他的畫根本不符合貴族們的胃口,上流社會對這個整天與泥土打交道的人不屑一顧,他們嘲笑米勒是一個生活在森林中的野人。但米勒堅定地說:“我不會向他們屈服,我不會把巴黎的沙龍藝術強加在自己身上。我生來是個農民,到死也要做個農民。”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位在揭示艱苦勞動與淒慘苦役中的生命之美。他在艱難貧困的生活中,創作出了一大批農民題材的作品,像《晚鍾》、《扶鋤的農婦》、《播種人》等,表現了農民的辛勤勞苦,揭露了社會給他們帶來的貧困。

米勒一生貧困潦倒,死後作品卻越來越受歡迎和重視,他被人們稱為“莊稼漢的但丁、鄉巴佬的米開朗琪羅”,這個評價應該說是很公正的,因為米勒是真正的農民畫家。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表現農民題材,因為他了解農民,對他們富有感情。

不死的理想

一個男孩如果貪圖安逸和享樂,隻是豬欄的理想;而對善、美和真的不懈追求,才是不死的理想。也隻有不死的理想,才是永恒的光芒!

1955年4月13日,已到暮年的愛因斯坦還在堅持工作。突然他感到右腹陣陣劇痛,同時還出現了別的不祥之兆。醫生們迅速趕到,會診結果是主動脈瘤,並建議他立刻動手術進行治療。

愛因斯坦婉言謝絕了。在1945年和1948年,他接連做了兩次大手術之後,已經發現主動脈上有一個瘤。他有預感,這個致命的定時炸彈即將爆炸了,自己也應該走了。

第二天,心髒外科專家格蘭醫生從紐約趕來。盡管他知道愛因斯坦很虛弱,開刀會有危險,但他還是建議開刀,因為這是唯一的搶救方法,別無選擇。

愛因斯坦蒼老的臉上浮現出疲倦的微笑,搖搖頭說:“不用了。”

格蘭醫生又一次警告他:“那個主動脈瘤隨時都可能破裂,”

愛因斯坦鎮靜地說:“那就讓它破裂吧!”

4月16日,愛因斯坦病情惡化,住進了普林斯頓那家小小的醫院。一到醫院,他就讓人把他的老花眼鏡、鋼筆、一封沒寫完的信和一篇沒有做完的計算題送過來。他在病床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鏡,從床頭櫃上抓起了筆。還沒開始工作,他就倒了下去。寬大的布滿皺紋的額頭上冒出一片汗珠,他那支用了幾十年的鋼筆從手裏滑落到地上,他實在是沒有一點力氣了。

4月17日,星期五,愛因斯坦的感覺似乎稍微好了一些。兒子漢斯坐飛機從加利福尼亞趕來看父親;女兒瑪戈爾因病與父親住在同一個醫院,坐著輪椅也來看父親;還有許多朋友、同事都來看望他。他平靜地對兒女、朋友和同事說:“這裏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沒什麼,別難過,人總有一天要死的。”

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愛因斯坦因腹腔主動脈溢血而與世長辭。

巨星隕落了!電訊傳遍地球每一個角落:“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終年76歲。”

愛因斯坦在遺囑中說,我死後,除護送遺體去火葬場的少數幾位最親近的朋友之外,其他人一概不要打擾。不要墓地,不立碑,不舉行宗教儀式,也不舉行任何官方儀式。骨灰撒在空中,和宇宙、人類融為一體。切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寒街112號變成人們“朝聖”的紀念館。我在高等研究院裏的辦公室,要讓給別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將隨我一起死去。

那麼究竟什麼是愛因斯坦不死的理想呢?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作出了這樣的明確闡述:“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人生像一條沒有盡頭的漫漫長路,你能走出多遠,並不要問你的雙腳,而是要問你的心。不屈的思想與追求是你唯一的路燈,思想有多遠,男孩就能走出多遠。

四十多年前,一個出生在貧民窟裏的十多歲的窮小子,在日記裏發誓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地思索,擬定了一係列的連鎖目標。

要做美國總統,首先得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最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就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練習,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般的體魄,他成為健美先生,並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

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麵的成就,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終於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了四個孩子,建立一個“五好”家庭。

2003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別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經曆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是金子總要發光

烏雲遮不住太陽的光輝,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擦去蒙在金子上麵的浮塵,它依舊光燦照人。男孩的才能可能暫時沒有被人發現,那也不必灰心。既然世間有千裏馬,就一定有伯樂!

通常,華文報刊和出版社在處理退稿時,對作品的評價語氣都比較委婉。相比之下,外國作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稿件被退還之餘,還不免被編輯“直言相告”不足之處。即使是一些後來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家也遭遇過這種情況。

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退作品為1895年的《詩集》。編輯說他的作品“念起來毫不悅耳,又不燃燒想像力,而且不啟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