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費爾巴哈“克己愛人”的抽象道德也比黑格爾對道德的深刻論述膚淺許多。黑格爾在辯證法的指導下,把“惡”看作曆史發展的動力借以表現出來的形式,這不僅因為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就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惡,也因為人的某些惡劣特性能夠從反麵推進曆史的發展。但費爾巴哈有限的唯物主義使他不能在曆史領域中看到這些,因而,發展完善科學的唯物主義的任務需要由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完成。
4“唯一的產生真實結果的派別”: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基本原理的闡述
這就是說,人們在理解現實世界(自然界和曆史)時,決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個不以先入為主的唯心主義怪想來對待它的人麵前所呈現的那樣來理解;他們決意毫不憐惜地犧牲一切和事實(從事實本身的聯係而不是從幻想的聯係來把握的事實)不相符合的唯心主義怪想。除此之外,唯物主義根本沒有更多的意義,隻是在這裏第一次對唯物主義世界觀采取了真正嚴肅的態度,把這個世界觀徹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麵)運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識領域裏去了。——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在馬克思主義中,唯物主義是構築理論大廈的基石。但不同於傳統的種種唯物主義派別,也不同於費爾巴哈,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不僅肯定存在是意識的本原,不以任何先入為主的唯心主義怪想否認物質第一性,更重要的是,這種唯物主義在看待自然和曆史上采取了相同的立場,即以唯物史觀看待和分析迄今以來的一切曆史,並把這種唯物主義立場延伸到一切已知的知識領域。
這樣,辯證法就歸結為關於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的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兩個係列的規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現上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的頭腦可以自覺地應用這些規律,而在自然界中這些規律是不自覺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無窮無盡的表麵的偶然性中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而且到現在為止在人類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科學的唯物主義促進了對辯證法的理解。從本質上看,辯證法是關於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當然,自然界的辯證法和思維規律的辯證法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前者是客觀辯證法,以外在強製的方式體現自身;後者是主觀辯證法,以主體能動的方式得到運用。但是,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是同一個辯證法,後者是前者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這就不僅堅持了唯物論,也形成了唯物辯證法。這樣,被黑格爾顛倒的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又重新顛倒過來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經過揚棄,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曆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即使在這一領域內,盡管各個人都有自覺期望的目的,在表麵上,總的說來好象也是偶然性在支配著……但是,在表麵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隻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盡管從表麵看來,是無數偶然的個人和事件構成了曆史,但是看起來眼花繚亂的曆史進程有其內在規律性,以前的種種唯物主義不能以聯係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曆史,而隻是孤立、靜止、形而上學地看待曆史,因而都表現出唯心史觀。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一樣,是馬克思奮鬥一生的“兩大發現“之一,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支柱。樹立這種曆史觀,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現代曆史中至少已經證明:任何政治鬥爭都是階級鬥爭,而任何爭取解放的階級鬥爭,盡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為任何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經濟解放進行的。因此,至少在這裏,國家,政治製度是從屬的東西,而市民社會,經濟關係的領域是決定性的因素,——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唯物史觀注重從物質基礎和經濟結構等現實的原因中探索曆史的發展規律,而所謂階級,本質上是從經濟關係上來理解的,因此,過去和現在的一切曆史不過是階級鬥爭的曆史,歸根到底是圍繞經濟解放來進行和開展的。這種經濟關係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不僅決定上層建築的狀況,也是上層建築變革的根本動力。
但是國家一旦成了社會的獨立力量,馬上就產生了新的意識形態。這就是說,在職業政治家那裏,在公法理論家和私法法學家那裏,同經濟事實的聯係就完全消失了……更高的即更遠離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采取了哲學和宗教的形式。在這裏,觀念同自己的物質存在條件的聯係,愈來愈混亂,愈來愈被一些中間環節弄模糊了。但是這一聯係是存在著的。——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唯物史觀重視經濟基礎的強大作用,這給了部分人一些錯覺,認為任何事情都要和經濟因素直接掛起鉤來。這並不符合唯物辯證法的本意,不僅經濟上領先的國家不一定在文化上領先,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在經濟上落後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而且事實上,上層建築的各組成部分和經濟基礎的距離也不盡相同。法律同經濟事實的聯係沒有那麼直接,哲學和宗教的距離更遠。但是,這種內在聯係始終存在,而且十分強大。因此,既堅持唯物論,又堅持辯證法,才是我們分析把握種種社會現實問題的方法論指南。
(文中楷體部分摘自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單行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研究部,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