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分娩前後焦慮多(1)(2 / 3)

自我幫助的方法:①宮縮期間要緩和而平穩地用力向外推出,設法放鬆骨盆底的肌肉,這樣你會感到自己好像完全處於鬆弛狀態。②要保持麵部放鬆,在兩次宮縮之間盡可能地多休息,這樣準媽媽會把所有的力氣用到娩出的動作上。

產前可以做哪些肌肉運動幫助分娩1.會陰肌肉運動

準媽媽仰臥在床上,彎曲雙腿,並微微分開,用力收縮骨盆底的會陰肌肉,大約4秒後放鬆,重複做10次。

這項運動可增加會陰肌肉的韌性和控製力,對順利分娩及產後複原有幫助。

2.腹肌鍛煉

仰臥,雙膝彎曲,收縮腹部及臀部肌肉,大約5秒後放鬆,休息5秒後繼續上述動作,重複做5次。

這項運動可幫助矯正骨盆和腰部的姿勢,並增強骨盆和腰部的肌肉力量。

3.腳部運動

仰臥在床上,全身放鬆,將雙腳放在折疊好的被子上,腳趾努力往前伸,腳背繃直,放鬆。每天可重複5~10次。

這項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下肢浮腫。

我害怕分娩,怎麼辦有些準媽媽在進入臨產階段,因為害怕分娩,精神十分緊張,表現為全身肌肉緊縮,甚至大聲喊叫不止。

精神高度緊張對分娩十分有害,因為全身肌肉處於緊張收縮狀態,不利於軟產道的生理性擴張,同時也影響正常產力的發揮;而且情緒緊張還會傳遞給中樞神經係統,抑製子宮收縮,造成子宮收縮無力,並導致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強,使準媽媽宮縮時感到更加疼痛。越疼痛就越緊張、越害怕,一旦造成惡性循環,就會導致產程延長,發生滯產和胎兒宮內窒息,甚至有可能危及胎兒的生命,對準媽媽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威脅。

可見,準媽媽要對分娩有正確的認識,消除心中的恐懼:

(1)要明確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是每一個健康的育齡女性完全能夠承受得住的。分娩時的疼痛隻是由於害怕才變得厲害,如果從臨產開始就心中有數,泰然處之,情緒穩定,疼痛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2)準媽媽應該充分相信現代醫學技術,分娩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高了。即便出現分娩困難,或有一定危險,醫生也會馬上施行剖腹產術。所以產婦的顧慮是不必要的,應該放心地待產。

(3)滿懷信心地分娩,信心是最重要的,而且產前細致的準備,準媽媽不慌不忙地進入醫院,安心坦然地待產,對穩定臨產時的情緒、防止精神過度緊張是十分有益的。

分娩前需要做哪些準備準媽媽分娩前的日常生活準備包括以下幾點:

(1)個人衛生。勤洗澡,清除乳頭的汙痂,修剪指甲,最好將頭發剪短,以防生產時頭發淩亂不堪,也能預防產後寶寶抓扯頭發。要注意不宜長時間進行熱水浴。

(2)性生活。臨產前嚴禁性生活,防止胎膜早破,導致早產。

(3)運動。禁止做提重、快跑、擁擠、登高等動作。練習分娩的輔助動作以及呼吸技巧。

(4)外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以防半路出現生產的前兆,如果獨自外出,時間不要過長,並提前告知家人。

(5)營養。保證營養,多食熱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比較高的食物,諸如牛奶、雞蛋、雞湯、魚湯等。此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積蓄體力。

(6)物品。清點住院所需用具,包括梳洗用具、衣服、衛生用具、食具、食品、記錄用品等,還要妥善安排生產後回家所需的生活用品。

愛心小貼士:身份證、醫療保險卡、母子健康手冊、有關病曆、住院押金等都要提前準備好,最好放在家中醒目、方便拿取的地方,以便在出現臨產狀況時隨時拿到。

產前檢查有必要嗎產前檢查非常必要。有些準媽媽很大意,忽視了產前常規檢查,這樣會對可能出現的非正常症狀沒有足夠重視,以致延誤了病情,甚至錯過了救治時機。因此,產前檢查關係到準媽媽和腹中胎兒在整個孕期及分娩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整個孕產過程的重要步驟。

產前檢查主要是對準媽媽進行定期的、常規的健康檢查,以了解準媽媽的健康狀況,看有無合並症;同時也診查胎兒的胎位、胎心及發育是否正常。

產前檢查的內容包括:全身檢查和產科檢查(包括宮高、胎位、胎心、先露部位是頭還是臀、骨盆的測量等),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早定出剖腹產計劃;輔助檢查(包括肝功、血常規、尿蛋白及尿糖、心電圖檢查,妊娠34周後做胎心監護等)。檢查過程中如發現異常可轉入高危門診,由專門的醫生監護,這樣可保母子平安,大大減少圍產期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