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意大利的戰鬥簡直算不了什麼。到6月18日,當希特勒召喚他的小夥伴到慕尼黑來討論與法國停戰問題的時候,意大利的大約32個師已進行了一周的“戰鬥“。但他們在阿爾卑斯山前線和南方的海岸一帶,絲毫沒有迫使力量單薄的6個師的法國軍隊後退一步,雖然守方此時正遭到沿羅尼河流域掃蕩的德軍從背後攻擊的威脅。齊亞諾在6月21日的日記中寫道:“墨索裏尼已十分丟臉,因為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前進一步。甚至到今天他們也沒有向前推進,還停在進行抵抗的法國第一道防禦工事的陣地前。”
當他們在慕尼黑元首府與希特勒進行會談的時候,希特勒的“最後決定“使意大利人感到特別驚訝。這個獨裁者認定,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讓法國艦隊落到英國的手裏。他還擔心法國政府逃到北非或倫敦去繼續戰鬥。由於這個理由,停戰條件一定要溫和一點,要能保持“一個在法國本土行使職權的政府“,並且使“法國艦隊中立化“。他斷然拒絕了墨索裏尼關於由意大利占領包括土倫和馬賽在內的羅尼河流域並使科西嘉、******和吉布提解除武裝的要求。
墨索裏尼甚至沒有能使希特勒同意他參加與法國進行的停戰談判。“元首“並不想在一個曆史上富有盛名的地點,與這個遲到的夥伴分享他的勝利。但他答應墨索裏尼,在法國和意大利也簽訂一個停戰條約以前,他和法國之間的停戰條約將不生效。就這樣,墨索裏尼灰心喪氣地離開了慕尼黑。
希特勒和法國的停戰談判,是在貢比涅森林中的一塊小小的空地上舉行的。這個地方就是19 18年11月11日德意誌帝國向法國及其盟國投降的地方。希特勒將在這兒報仇雪恥,因為這個地方本身會增加他報仇雪恥的甜美滋味。1918年,法國福煦元帥就是在這裏博物館保存的一節舊臥車上同德國簽訂的停戰條約。如今,工兵遵照希特勒的命令,用風鎬把牆壁推倒,把車子推到空地中間的軌道上。這就是1918年11月11日上午5時德國使節遵照福煦的命令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時,車子停放的確實地點。
6月21日下午3時15分,希特勒乘著他的曼賽德斯牌汽車來了。同行的有希姆萊、戈林、勃勞希契、雷德爾、裏賓特洛甫和隆美爾,他們都身穿各種各樣的製服。獨一無二的帝國副元帥希姆萊,手裏還拿著他的陸軍元帥節杖,雖然那是屬於勃勞希契元帥的,但在這一刻,這一切都不是那麼重要了。他們在離空地大約200碼的阿爾薩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車。雕像用德國軍旗覆蓋著,為的是不讓希特勒看到那把大劍。那是1918年獲得勝利的盟國的一把大劍,插在一隻有氣無力的鷹身上,這鷹代表霍亨佐侖王朝的德意誌帝國。希特勒向紀念碑投了一瞥,繼續大踏步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