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鶴壁市雷電災害特征與雷電防護基本思想及方法(2 / 2)

2.3 科學性

即采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而不要使用落後的廢止理論、技術及規範,以提高雷電的防護能力,提高安全係數。

2.4 實用性

實用性即是在保證科學、合理、安全的前提下,以盡量低的資金投入,達到降低被保護設備的雷擊損壞概率,從而提高設備的安全運行係數。

3 雷電防護基本方法

3.1 接閃

指控製雷擊點的範圍。為雷電提供泄流通道,從而在一定範圍把閃擊能量從這個通道引入大地的接閃裝置,其耐流耐壓能力和連續接閃效果直接關係到泄流的效果。

3.2 分流

指引下線對分流效果的影響。引下線的粗細和數量直接影響分流效果,引下線多,每根引下線通過的雷電流就小,其感應範圍就小。引下線相互之間的間距不應小於規範中的規定。

3.3 均壓

指使建築物內形成一個等電位體。現代建築物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屋麵、梁、板、柱及基礎內鋼筋的大部分都是自然而然的焊接或綁紮在一起的,其整體建築框架形成法拉第籠。在均壓恒電位的同時,也可保證建築物內不會產生反擊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

3.4 屏蔽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築物內的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等精密儀器以及自動控製係統免遭雷電電磁脈衝的危害。建築物內的這些設施,在防雷裝置接閃或附近打雷時會受到電磁幹擾的影響,有時在鄰近建築物接閃時,也會受到從該處傳來的電磁波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盡量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即建築物內地板、頂板、牆麵及梁柱內的鋼筋,使其構成一個六麵體的網籠,從而實現屏蔽。

3.5 接地

接地是為了泄放雷電能量。在IEC等標準中均不提倡單獨接地,“共地”已成為當今接地的主流。現代建築物當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時,符合規範條件的應利用基礎內鋼筋作為接地裝置。當達不到規範中規定的條件時,可用人工接地裝置,但應形成環形接地網。

3.6 布線

指如何布線才能獲得最好的綜合效果。現代化的建築物都離不開照明、動力、電話、電視和計算機等設備的管線,在防雷設計中,必須考慮防雷係統與這些管線的關係。除考慮布線的部位和屏蔽外,還應在需要的線路上加上浪湧保護器。因此,筆者認為在設計室內各種管線時,必須與防雷係統統一考慮。

4 結論

上述防雷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具體技術方法,是達成防雷核心技術措施的有效途徑。這六種技術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一般要結合使用才能起到隔離雷電能量的作用。因此,防雷裝置隻有組合成完整的防雷係統,才能夠為保護對象提供其所需的防雷安全空間,才能確保防護對象的防雷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常餘.接地技術220問【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2-13.

【2】李景祿.現代防雷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