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不可或缺的智慧養成(3)(3 / 3)

爸爸長期不在家,媽媽就成了小敏最親密的夥伴,但凡遇到困難,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幫她解決,但小敏還是常常和媽媽慪氣。

不論是出於補償心理,還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小敏的媽媽都絕對到了溺愛的地步。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理解,卻是很不明智的。

父母溺愛孩子,都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得幸福,但是孩子能讓父母嗬護多久呢?總有一天,她需要與別人一起應聘,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到那時她的困難誰來解決?

有的母親正是因為知道自己不能保護孩子一生,就越發地有求必應、百般順從。這樣的母親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她沒有為孩子的將來做任何打算,並且讓孩子錯失了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她將一個低能兒拋給了社會,這樣的行為不可饒恕!

孩子是需要經受挫折才能健康成長的,溺愛隻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被溺愛的孩子很難遵守規矩,也不懂得自我約束,在她看來,規矩是為別人準備的。

在一個家庭谘詢處的會客廳裏,一位母親麵對專家,顯得憂心忡忡。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係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她買有鞋帶的鞋子?

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讓她走近洗碗池?

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1個小時,你嫌她笨手笨腳,對嗎?

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是嗎?

所有這些的答案都是“是的”,這位母親驚愕了,從椅上站起來,湊近了專家,說:“你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

母親問:“以後我該怎麼辦?”

專家說:“當她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她去醫院;她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她準備好嫁妝;她沒有錢時,你最好給她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

這則故事中的母親,就是用自己的愛,為孩子埋下了一個溫柔的陷阱,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孩子也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權利。

當她們在日後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時,除了向媽媽求救,就隻能“獨自垂淚到天明”了。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立,首先就要從放開自己的雙手開始,讓孩子自己係鞋帶。即使很慢,遲到了她會因此受到批評;即使係到一起,走路摔倒了她會感到疼痛。但所有這些付出的代價,都是讓她學會改變方法,成為正確做事的動力。不然,她在將來就會錯失很多機會,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加沉重。

另外,孩子在開始做事情的時候,需要適當的鼓勵和即時的指導,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獨和被忽略,因此父母對女孩的愛要把握一個恰當的尺度。

女孩的父母應該明白,溺愛女孩實際上是剝奪了女兒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東西,比如剝奪了女兒的自主權。溺愛的父母多為掌控型家長,喜歡一手包攬,諸如小到穿衣,大到前途,都要為孩子做打算和決斷,這樣孩子容易喪失自我、能力退化、膽怯,容易對父母產生既抱怨又依賴的矛盾心理;溺愛孩子的家長給予孩子的負麵信息要多於正麵信息,常常喜歡限製孩子的活動,諸如:這是不能拿的,那是不能碰的,致使孩子運動遊戲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內心因此自卑孤獨,甚至剝奪了孩子的感恩心。溺愛的父母傾心包攬,不給孩子以任何成長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幫著做家務、參與家庭活動所獲得的喜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