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孩適度做些家務。鼓勵孩子有其他愛好。但不要把愛好當成任務,如果把愛好當成必須完成且必須要做好的任務,那麼,愛好也就失去了其意義,反而會變成孩子的壓力。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不要隻根據學習成績的好壞來獎懲孩子
1.不要隻根據學習成績的好壞來獎懲女孩。好成績會帶給她內在的喜悅,這種內在的喜悅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但是,如果頻繁給予物質獎勵,這種內在的喜悅就會被外在的物質獎勵所取代,那麼女孩的學習動機就有可能改變,由原來的獲得好成績變成對物質獎勵的追求。
2.當女孩沒有考好時,也不要過分地責怪她。因為沒有考好,她自己的心裏就已經很難過了,如果再加上家長的責備,女孩可能會受不了。
006 用適合女孩的方式去愛她
女孩在成長中最需要的是什麼?女孩和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有哪些不同?不知有多少父母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又有多少父母能夠給出答案呢?
女孩和男孩看到同一條河流,男孩注意到的是它的速度水量和它的深度,並估量自己是否可以穿過它到達彼岸;而女孩會注意那些跳躍的浪花、晶瑩的水珠,有的還會脫下鞋子跳進河裏,顧不得水流裏是否暗藏危險。
因為男孩與女孩性別的差異,決定了父母教育女孩與男孩方式的不同。
雯雯一家到郊區野餐。
在爸爸的鼓勵下,雯雯開始尋找各種各樣的小昆蟲,並且捕捉它們,要帶它們回家做標本。在看到一隻野兔時,雯雯的哥哥興奮得大叫:“快看呀,有一隻野兔,可惜我們離它太遠了,不然我們一定能將它抓住,做一頓美味的野兔大餐!”
聽到哥哥的話,雯雯也開始緊緊盯著那隻兔子,目光中充滿了憐愛。
午餐的時候,哥哥把他們看見野兔的經曆講給媽媽聽,語氣中充滿遺憾,沒想到雯雯卻說:
“為什麼要吃掉那隻兔子呢,也許它們也是一家人出來曬太陽,享受今天的好天氣呢。你想想,要是有人把你帶走,爸爸媽媽該多麼難過。同樣的道理,我們怎麼能從野兔的家庭裏奪走一個成員,更別說殘忍地吃掉它了。”
從這個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男孩富於攻擊,女孩富有愛心,因為女孩思考問題迥異於男孩,所以女孩的父母需要依據女孩的性別特質來教養女孩。
男孩有一個特點就是靠行動來表達自己。但女孩不同,她是靠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同時,她也是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來獲取父母對她的愛。其實,當女孩還在搖籃裏時,就強烈地希望父母與她交流,因此,當一個女嬰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時,她就會哭鬧不止,但當父母湊到她麵前,跟她講上幾句話時,女嬰便會停止哭泣,轉而用笑聲和揮動的手腳來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愛而興奮。
與男孩相比,女孩更注重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當女孩在某一方麵取得成績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地給予她鼓勵與表揚。
女孩和男孩的不同並不僅限於此,由於大腦的細微差距以及大腦中某個部位的發育先後順序及程度不同,也造就了女孩與男孩的差異。
在感覺方麵,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女孩更擅長調動自己的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容易被人發覺的信息以及更為具體的細節,建立起自己的直覺係統。
這些都是父母應該細心關注的地方。
有些父母還應根據女孩的空間感和抽象思維能力不如男孩這一弱勢,來加強女孩這方麵能力的培養。女孩更為薄弱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得她們在數理方麵的學習較男生困難。當數學不再隻是四則運算,而必須運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時,女孩的語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場了。因此,家長不妨有意識地讓女孩多玩一些類似三維立體積木的遊戲,以增強她的空間思辨力。
每一個女孩都能夠發現使生活變得更豐富的訣竅,但是首先,她要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溫馨與安寧。同時,女孩天生就有一種嬌弱的特質,就像是鮮花,在盛開之前,需要很多的精心嗬護;女孩是溫柔、恬靜的。如果女孩沒有一個安定的生長環境,就難以擁有柔和的心靈。社會需要女孩來培養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把所有的元素都糅合在一起,生成一個固定的整體。但是如果不被愛,女孩也就不會理解愛的內涵,也就難以完成這一曆史性使命……
因此,女孩需要父母更多的嗬護與關愛,需要自始至終精心地培育。要想讓女孩健康、快樂地成長,做父母的就要時刻按照女孩喜歡的方式愛她,讓女孩感受到父母是多麼在乎她、多麼愛她,讓她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下成長起來。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用適合女孩的方式去愛她
男孩有一個特點就是靠行動來表達自己。但女孩不同,她是靠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同時,她也是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來獲取父母對她的愛。其實,當女孩還在搖籃裏時,就強烈地希望父母與她交流,因此,當一個女嬰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時,她就會哭鬧不止,但當父母湊到她麵前,跟她講上幾句話時,女嬰便會停止哭泣,轉而用笑聲和揮動的手腳來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愛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