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為孩子提供快樂的力量——樂觀心態
開朗樂觀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性格品質。開朗樂觀的人不僅較為健康,而且事業上容易獲得成功。樂觀、開朗、豁達和健康的心態;對於孩子能堅定地生存於這個世界,實在太重要了,需要從小培養。
張奕男患了嚴重的抑鬱症,整天都感到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幹什麼事情都缺乏興趣,也沒有了先前參加高考的勇氣。
那還是在他剛記事的時候,媽媽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不幸死亡,從那時候起張奕男就開始了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生活。每當張奕男看著別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歡樂的樣子,他不知道有多麼羨慕。然而他逐漸地意識到這一切對他來說,永遠是不能實現的。於是他開始有意地封閉自己,到了初中,凡是認識他的人都會說張奕男是個性格內向、文靜、不愛交際的孩子。的確,中學時候的張奕男已經變得不願意出頭露麵、孤僻、倔強。但是在張奕男心中,他的理想不會改變。
兩年前,張奕男滿懷希望地準備著高考,可是由於考前複習時用腦過度,常有頭痛、失眠、惡心、食欲不振的感覺,在參加高考時又因心情緊張而出現心慌、臉色蒼白、記憶力下降等症狀。落榜後感到失落、煩悶。看著那麼多的同學都步入了理想的大學,他深深地感到自卑、失望,心情極不舒暢。久而久之,他開始有了失眠、健忘、思維能力下降、多夢、腰酸、脖子疼等症狀。
孩子的心理是極敏感也是極脆弱的,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讓孩子在抑鬱中過日子。
作為家長,你平時有沒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
能否時常在家中講笑話,增添家庭的快樂氣氛?
精神分析學上認為:情緒是人類本能內驅力的滿足。研究證明,情緒在兒童心理活動中具有很強的動機作用。情緒是心理活動的伴隨現象,在人類心理活動中的作用是其他心理過程所不能代替的。簡單地說,情緒是人類認識和行為的喚起者和組織者。
這些理論可能比較艱深,但是很有指導價值,簡單一點說,心情不好的時候,人是不會主動去做很多事情的。孩子也是一樣,甚至比大人更敏感。大人可能會用他的認知能力和意誌力去克服不良情緒,而孩子卻受情緒的擺布。因此父母要設法調節孩子的健康情緒,讓孩子快快樂樂去看書、畫畫、唱歌,主動向老師說“老師好”等。
斯賓塞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帶兩群孩子來到小鎮邊上的小河邊,他告訴其中一群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裏去,那裏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有可能會得到小糖果。”他又對另一群孩子說:“你們要盡快跑到教堂那裏,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隨著他的一聲口令,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河邊到教堂有很長的一段路程。結果呢,那群知道先跑到教堂可能有糖吃還可以看到婚禮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達以後,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幹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