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培養孩子寬容的品性(2 / 3)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很生氣地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都不是!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時隻見那位四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做父母的,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但為了孩子的幸福,同樣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作為成人的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麵入手,對孩子進行寬容精神的教育。

1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裏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裏、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2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許多孩子隻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要消除這種現象,辦法就是“心理換位”。

會下棋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剛學下棋時,往往僅考慮自己第一步怎樣、第二步怎樣,而不會考慮別人會怎樣。隻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後,才會考慮我怎樣,對方會怎樣應對,對於對方的應對,自己應當如何一一應對。如此考慮的回合數越多,個人的水平也會越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如此,能夠“心理換位”,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設想,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就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就會理解老人的那份關愛和嘮叨;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就會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上思考,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隻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麵的,不是反社會的。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