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鼓勵孩子成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2 / 2)

當然沒有必要讓孩子平白無故地去冒險,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培養孩子克服一定程度危險的機會,有時讓孩子成為掉落穀底的獅子也是很必要的。孩子未必一輩子都能在安然的環境中生活,應當盡量讓他們去體驗,讓他們增強適應能力,這也是父母所應盡的責任。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冒險,都需要麵臨失敗。其中,也許有些孩子失敗的次數比較多,家長也會由此變得不安,他們擔心孩子的前程,於是處處防患於未然,不讓孩子失敗。

要鍛煉孩子的勇氣,常常對父母自身的勇氣是一個考驗,他們往往對孩子的安全過於憂慮,為防止萬一發生危險,而寧願犧牲孩子鍛煉的機會,就像這位母親做的一樣。然而,這樣做事實上是很自私的。父母更多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萬一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傷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來的打擊,所以為求保險而加倍保護,造成孩子缺乏勇氣的弱點。我們需要克服這種自私,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大膽鼓勵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運用“鼓勵計”教育孩子,父母就應當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比如孩子的腳還蹬不到自行車蹬子就想騎車,從未離開過父母就想和同學一起去郊遊時,不要輕率地否認孩子要想試一試自己能力的努力,不要說“不行,太危險了”之類的話。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人應該有探索,有追求。而這些都離不開冒險探索的精神。”“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本來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喜歡冒險,積極探索的精神就是從這裏產生的。

西方幼兒教育很注意讓孩子們在各種冒險活動中去體驗成功的滋味,鍛煉勇氣和信心。比如在看馬戲時,讓一頭身掛很多玩具的牛,在舞台上來回走動。主持人宣布,願意上台摘玩具的孩子,隻要把玩具拿到手便歸自己,另外再發獎品。孩子們都踴躍上台,而在座的家長卻沒有人會加以阻止。如果孩子在拿取牛身上的玩具時表現得很勇敢很機靈,便會博得全場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孩子們在克服重重困難中增強了勇氣和信心。這種積極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

因為害怕危險而不敢讓孩子去冒險,無異於因噎廢食。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成為探路者而不是模仿者。

[育子心得]

1隨時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實踐,不要對孩子的嚐試大呼小叫。

2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讓孩子去完成具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

3孩子有了發現要及時讚揚,以鼓舞孩子的探索精神。

[名人語錄]

漫長的封建社會就是培養隻會“聽話”的順民,才扼殺了中華民族中最具活力的創新精神。

——苗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