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蹲下來與孩子交談(2 / 2)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平等,在此基礎上才會努力地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這種平等的關係會使孩子願意同父母交流,並能聽得進父母的說教,這是做好子女教育的首要條件。為了做到這些,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盡可能地多一些人性化,從子女容易接受的事和有關的問題出發,給他提建議,讓他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和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且隻有那些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與愛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愛別人。所以,家長請不要忽視孩子的“平等觀”,愛他就要讓他知道你很尊重他。應放下長輩的架子,蹲下身來與孩子交談,而不要總給孩子“高高在上”的壓迫感。

我們習慣了站在成人的立場、成人的思維方式為孩子分析問題,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這會使他們怯於親身去體驗。如果我們堅持認為自己的知識淵博,總是滔滔不絕地向孩子灌輸,不厭其煩地糾正孩子的錯誤,我們就限製了孩子自己去積累知識的機會。而且這種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態度,會極大地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自信。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所要表達的愛,是要對方接受的,千萬不可因“愛”而生“礙”。

其次我們用希望了解、希望傾聽的態度與孩子們談話,就是向孩子表示我們尊重他們的能力,尊重他們的獨立性。盡管父母對孩子所做的許多事情認為不盡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因此顯出不屑一顧的樣子,更不應該挑剔指責過多。作為父母,你應這樣和孩子溝通:“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是怎樣理解的?”“讓我弄清楚是不是理解你所說的。”如果我們肯丟掉成年人的認識框架,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世界,並給予引導,我們就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學到知識。千萬不要以父母的權威壓抑孩子。

父母要做到平等地對待孩子,就要拋棄那種居高臨下與孩子談話的姿態,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與孩子的目光平視。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平等交流,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孩子,還是已經上學的孩子,都有這種渴求。平等,不僅在大人之間,大人與孩子之間也需要平等。

紀伯倫說:“孩子來自你的身體,但是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塑造他們的思想……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弓上發出的生命箭矢。”

[育子心得]

1不管孩子的想法多麼幼稚,絕不能嘲笑他。

2給孩子一個民主的家庭環境,允許孩子“參政議政”。

3對孩子的想法要認真聆聽並及時給出反饋意見。

[名人語錄]

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瑕的世界。

——阮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