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蹲下來與孩子交談(1 / 2)

第一章 蹲下來與孩子交談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民主的教育,與孩子平等相處,特別是交流的時候,最好你能蹲下來與孩子的目光平視,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林俊訪澳歸來,那裏的許多人和事仍曆曆在目,如一些家長蹲著同小孩子談話,和孩子在一個水平高度上麵對麵地談話,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是在他住的朋友家。一個周末,他們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孩子來吃晚飯,當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飽了,下地要去玩時,孩子的母親也立即離開餐桌,蹲下來麵對著孩子說:“你是不是坐到離餐桌遠一點的地毯上去畫畫?”孩子高興地坐到那邊獨自玩去了。當時,他對這位家長蹲下來對小孩子說話的舉動雖然訝異,但又以為這隻是這位媽媽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問。

又一個周末,學校的一位秘書尼蒂請他到她家作客,他又一次見到這動人的情景。尼蒂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當他們準備乘車一同去超級市場時,4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尼蒂在車門口蹲下來,兩隻手握住兒子的雙手,臉對臉,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的,對嗎?”羅艾姆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了下來。第二天上午,我們和孩子們去公園玩。當羅艾姆同姐姐跑跑跳跳,要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裏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尼蒂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係的,對嗎?”這時,林俊也學著在一旁蹲下來,麵對著羅艾姆說:“是的,你是個大男孩了,對嗎?”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很自豪地玩去了。這時,林俊禁不住同尼蒂談起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她說:“與孩子說話當然要蹲下來呀!他們年齡小,還沒有長高,隻能大人蹲下來,才能平視著說話。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可是,在我們國內,卻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裏,大聲嗬斥孩子,“過來!別摸!”、“去!去!去!別煩我”,等等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言語調。從說話態度來看,中國父母比美國父母威風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卻並不可敬,使得雙方的溝通效果反而很不好。

其實,是否蹲下來與孩子說話,隻是一種方式問題,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這會影響到家長能否以正確態度對待與教育孩子的一係列問題。

你是否也會蹲下身來與你的孩子交談,有沒有發覺孩子不願意對你敞開心扉?如果發現你的孩子總是不願與你交流,你就該反省一下自己了:

看了文中尼蒂的事例,你對這兩位母親的做法有何感想?你讚同她們這樣做嗎?

每次孩子有事要問你,或是你欲與之談話時,你是居高臨下、嚴肅地說話,還是俯下身平等地看著孩子說?

你認為家長有必要樹立並維持家長的威嚴嗎?

很多家長之所以與孩子交流的效果不好,就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交談時,往往以長者自居,對孩子缺乏應有的尊重。大多數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當作小“豆包”,沒有在情感上給他們公平的待遇。殊不知,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維與尊嚴,他們渴望與大人平起平坐,渴望大人把他們當作平等的個體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