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批評啟發篇(9)(2 / 2)

理解,是指要有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的心態。

溝通,是指夫妻雙方能以相互信任的態度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和交流思想,能共同做出家事的決策和調整措施。

婚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一些誤解、矛盾或爭論都是很難避免的。據相關部門對處於相同背景的家庭進行調查後得出的結果顯示,在一個家庭裏,溝通是最重要的,溝通不僅能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更能得到對方的體諒和支持。溝通得好的家庭,會形成對孩子發展有利的空間。

2。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行為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行為上做出表率,比如關心社會、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尤其是在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等方麵,讓孩子為有這樣的好父母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3。父母要合理地創設家庭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

比如房間應當收拾得整潔有序、美觀且衛生;各種物品,特別是一些藥品和餐具都有固定放置的地方;作息和生活都有規律等。一種穩定的生活秩序能使孩子的生理係統自然形成相應的規律,這也便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能有條不紊。有條件的家庭可讓孩子有單獨的房間,能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去置放玩具、圖書、衣服及生活用品,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從而能提高孩子的勞動技能和審美情趣。

如果一個家庭的環境雜亂無章,經常杯盤狼藉、垃圾滿地,孩子很快會適應這種髒、亂、差的生活秩序,他的玩具和圖書等用品也會東丟西扔,容易讓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從而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家庭環境不僅要有生活氣息和情感氛圍,還要有新穎、有趣和豐富的智力信息。比如可以在牆上掛一些動物或人物畫、風景畫等,也可以掛一些名人的肖像、名言警句、傳記故事、地圖,或者讓孩子自己選擇需要做什麼樣的裝飾。

總之,要放手讓孩子製作和布置,提供給他動腦、動手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

4。父母要向孩子學習,親子共同成長

向孩子學習,主要包含3層含義:

一是要真心地尊重。孩子是未來的公民,有獨立的人格,應當享受全部的人權,即生存權、學習權、休息娛樂權和發言權等。父母應當以民主、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意見,發掘他們巨大的潛能,要接受孩子的合理建議,絕不能用懲罰和強製的手段。要做到真心地尊重,父母就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和認識他的世界。

二是要虛心地傾聽。孩子都有自己的智慧,作為父母有責任了解他的一些古怪行為背後的正當理由。比如有一個母親問孩子:“冰融化了是什麼呀?”她原本以為孩子一定會說是“水”,可孩子回答說:“冰融化了就是春天。”結果母親大罵孩子是一個“笨蛋”。為什麼父母和孩子的看法會有這麼大的不同?為什麼被斥責的總是孩子呢?因為成年人的思維常會受到傳統的對錯標準和習慣束縛,而不願去承認孩子。這樣時間長了,一定會扼殺孩子的智慧火花和創造靈感。

三是要動態地看待孩子。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都是有進有退的,也是有成功、有失敗的。孩子隨成長的過程而不斷地改變著,所以父母也需要適應孩子的變化改變自己,要學會多從側麵動態地去看待孩子的優點和不足,既要引導孩子的現在,又要適應他們的發展;既要不斷地鼓勵和支持孩子,又要靈活地為孩子提出新的挑戰和更高的前進目標。總之,父母要堅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做到因人施教、循序漸進,這樣就可以較全麵地督促孩子成長,也會在“向孩子學習”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經驗,從而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