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診所”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無私無畏的真愛。當父母給孩子提供各種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時,首先要捫心自問,是否有私心?是否希望借著這個條件期望孩子達到某個目標?當然,要父母根本沒有目標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父母要端正心態,要想好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所設定的目標,將怎樣對待他?會毫無怨言地繼續付出嗎?會有所不滿甚至直接表達不滿嗎?
下麵我們看一個案例:
媽媽對雲雲說:“媽媽每天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你將來有出息嗎?”爸爸對雲雲說:“爸爸這麼愛你,你就不能好好考試,給爸爸考個好成績嗎?”父母的話令雲雲很是厭煩,他變得一點也不喜歡父母的說教,學會了頂嘴,令父母很是傷心。
其實,父母對孩子進行教養是不能拿愛做交換的。因為這樣的潛台詞就是:“你必須服從我,遵照我的指令去做,按照我的設計去成長,否則我就不愛你。”這些父母為了控製和占有孩子而犧牲掉愛,他們的收獲就是孩子對未來懷有過度的恐懼。
愛是無價的,是神聖的,是不能用來交換的。如果用來交換那就是“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不是真愛,是交易。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責任,是不能用來交換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沒有條件的,父母不是為了有所求、有所需才去愛自己的孩子。如果愛是用其他東西可以交換到的,不僅僅是對愛的褻瀆,更是對人性的扭曲。
“親子關係處方”
對孩子來說,什麼是真愛?所謂的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父母怎樣給孩子真正的愛和幫助呢?
1.不要僅僅把孩子當成被教育的對象。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與所想,對孩子的教育才可能到位,從而產生積極的效果。小心彈簧越壓越緊,父母對孩子的愛過度了,孩子有可能對父母敬而遠之。
2.溺愛孩子害處多。
父母把滿腔的愛心全都傾注在孩子身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們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把過多的愛放到孩子身上,時間長了,隻會把孩子“淹死”。
3.不要灰心。
孩子的成長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所以孩子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這是規律。當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要訓斥孩子,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成長。等待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美。
4.以愛育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父母的真愛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撒在孩子們稚嫩的心田裏,以真愛育真情,用真情換真愛。良好的親子關係正是在這以愛育愛的過程中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怎樣培養心中有愛的孩子?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幹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再感謝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了。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孩子卻會覺得這一切都很容易,他本來就應該擁有。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給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給他月亮,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當孩子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關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