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性教育診所”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出現劇烈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生理變化最為明顯的莫過於生殖器官的變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現。而巨大的生理變化則會帶來心理上的巨大變化。隨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青少年對“性”會產生好奇、迷惑,此時如果不用正確健康的知識加以教育和引導,他們就可能通過一些非法的渠道接觸到一些不健康、不正確的東西。就好比一塊地,如果你不種上菜,就容易長草。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旦接受了不健康的觀念,就可能對他們的一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北京某頂尖中學的一名高二男生,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同時還是學生幹部。就是這個老師、父母交口稱讚的男孩兒,不到一個月裏就使兩個高中女生懷孕。女孩子的父母急了,學校也要處理他。他則認為這是“兩廂情願的事情,沒想著有結果,雙方高興就行”,並對“女生都沒有責怪我,學校總是抓住我不放”表示不理解。
社會調查表明,父母應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觀念會深刻地影響孩子。因此在性教育中,作為父母,首先應加強性知識和性道德的學習,對性及性教育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青少年情竇初開,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異性的好奇,富於幻想和愛慕異性等,不應看成僅是單純的性需求,它也是青少年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表現。要使青少年充分認識到,從性成熟到合法婚姻的建立,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即性欲延緩滿足的過程。要教育他們正確對待異性,引導青少年把對異性的向往升華為純潔的情感。父母要允許他們與異性交朋友,讓他們注重在思想上、學習上互相幫助和促進,不可為表麵的性接觸或性吸引所迷惑,避免對性的過度關心和無意識的性刺激,更避免性挑逗和看黃色書刊及錄像等。因此,父母對性問題大可不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應理直氣壯地談論它,研究它,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正確認識它,以增強對性犯罪的免疫力。
“親子性教育處方”
中學階段,男女孩子之間的交往是一個普遍的、敏感的問題,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發展自然的正常交往,坦誠、友好地相處,告誡孩子在交往中應該遵循下列原則:
1.集體活動。
應以集體和小組活動為主,盡量避免過於頻繁的個體接觸。若有單獨與異性接觸的機會,要使自己處於受保護和開放的環境中。比如,不要到陌生的地方去,也不要關緊房門,使自己與異性的交往處於開放的環境中。
2.珍惜純潔。
珍惜少男少女的純潔。無數事實證明,過早的性行為隻會給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造成心理與身體的創傷,尤其是對少女,而且有了第一次,就會難於自我控製。所以應學會以積極的自我暗示和堅強意誌控製自己。
3.擇友慎重。
擇友要慎重,交往要適度。孩子喜交朋友,但因社會上有各階層、各種素質的人,不可盲目結交不了解的陌生人,也不要到學生不該去的場所,對於身邊作風不正的人,應盡快疏遠之,設法機智地擺脫。
4.適度交往。
青春期的到來,使中學生更多地注意到兩性的差別,由於性意識的發展,特別關注異性。如何正確對待兩性的差異,需要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現代社會,各學科的研究充分證明:男女在性格、氣質、感覺、感情和智力等方麵雖有差異,但並不是優劣的問題,而是各有優勢,並在互相接近、互相彌補。隻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兩性差異,才能形成高尚的性道德。堅持男女平等,尤其應做到尊重女性,對待女性的態度是衡量男性文明的尺度。同時,男女也應相互尊重、理解,相互關心、幫助,形成良好的氣氛。與異性交往應把握活動內容的有益、健康,避免庸俗低級的內容。健康的異性交往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益的,如果故意壓抑自己不與異性交往,這樣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5.理智、情感與行為的高度統一。
社會改革開放,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觀點及現代各種言情小說、愛情影視片等以各種方式影響著青少年一代。另外,還有社會不法分子販賣的黃色影視片、淫穢書刊及社會醜惡現象,都可能進入中學生的生活與視野。父母要教育孩子應該保持清醒頭腦,應該有自己的鑒別能力,絕不能盲目地接受和模仿。對不健康的東西,要堅決抵製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