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自己嚐試著把圖書分類擺放時,在這個過程中,他會不斷思考,這些圖書怎樣擺放比較整齊,怎樣擺放比較美觀,怎樣擺放最方便取用。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養成了分類擺放圖書的習慣,而且還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培養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在平日裏,我們可能經常會聽到孩子說:“爸爸,你有沒有看到我昨天看的那本書?”“媽媽,我昨天看的那本書不見了,你可不可以幫我找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因為孩子在看完一本書之後就隨便亂放,沒有及時放回到原來的位置。
麵對孩子這樣的毛病,我們要讓他意識到物歸原處的重要性,並逐漸培養他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我們要時刻提醒孩子,從書架上取書的時候,要記住圖書的位置,看完一本書之後,就要將其及時放回到原來的地方。在我們不斷的提醒和幫助下,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好習慣。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遵守物歸原處的規定,互相提醒,這樣一來,他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物歸原處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卻反映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一旦孩子養成了物歸原處的好習慣,他將收益很大,既能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又能處處為他人提供方便。
即使有急事暫時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本整理好。
當孩子正在看書的時候,如果遇到父母、長輩、老師或同學召喚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呢?一方麵,孩子應該及時回應他人的召喚;另一方麵,他要把書本合上,然後才可以離開。
也許,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樣做很麻煩,因為一會兒就會回來繼續看書。對此,我們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要讓孩子明白,隨時把書本整理好的習慣是一種對書本的恭敬態度,即使時間再趕,也不差這一秒鍾合書的時間。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如果暫時不回來看書,就應該及時把書放回到書架上。
另外,有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如果遇到急事,就會在看到的那一頁上折角做記號。這也是一種對書不恭敬的做法。對此,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幾個書簽,讓他把書簽夾在看到的那一頁。
引導孩子懂得珍惜、保護圖書。
在看書的時候,有的孩子翻書的動作非常粗魯,聲音很大;有的孩子喜歡在圖書上亂寫亂畫,把圖書弄得麵目全非;有的孩子一邊吃東西,一邊看書,把圖書弄得髒兮兮的;等等。當孩子不懂得愛惜圖書的時候,圖書就很容易出現破損。
因此,我們需要及時引導孩子,讓他懂得珍惜、保護圖書。對於新的圖書,我們可以教孩子學習包書皮。如果發現孩子的書本有破損,我們要引導他想辦法趕快修補,比如,用膠水、透明膠帶粘好,用訂書機裝訂好,等等。
另外,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一些珍惜、保護圖書的細節,比如,把放書的地方擦幹淨;翻書的時候,一定要輕輕的;不可以用濕手去觸摸書;不可以在圖書上亂寫亂畫;不可以一邊吃東西,一邊看書;等等。當孩子這樣去做的時候,在無形中,珍惜、保護圖書的意識就會深入他的內心,書也就不會那麼容易損壞了。
教子箴言
如果孩子對文具、書都有恭敬的態度,那麼他就會以恭敬的態度對待一切物品,自然就會恭敬父母、長輩、老師等所有的人。這樣,孩子會得到周圍人的喜愛和善待。而且,當孩子的心胸擴展到愛一切人、一切物時,他會感到豁然開朗,進而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