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2 / 3)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方”即正在,“慕”即羨慕,“終”即結束,“起”即開始。當我們正在閱讀某一本書的時候,心裏不要想著其他書。讀書一定要專一,這本書沒有閱讀完之前,就不可以開始閱讀其他書。

隻有專心致誌地讀書,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在讀書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壞習慣:一本書隻讀了個頭,或讀了幾頁,或泛泛一讀,就把它放在一邊,去看另外一本書了。對於孩子的這種讀書現象,我們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然而,有的父母卻認為,其他孩子可能還不看書呢,我家孩子能夠看書,我就心滿意足了。有的父母還認為,其他孩子可能一本書還沒讀完,我家孩子都已經讀了好幾本書了,讀總比不讀要好吧!

事實上,這些父母的觀點是偏頗的。因為,這樣的“讀書方式”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利於孩子毅力的磨煉。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專心致誌讀書的好習慣。

我們要時刻提醒孩子,無論看什麼書,都要仔細地看,要從頭到尾地看完一本書,弄明白這本書講什麼意思,體會作者所傳遞的思想。當孩子這樣去做的時候,就能專心致誌地讀書了,自然也就能體會到讀書的真正樂趣了。

古人告誡人們“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這句話在告誡人們:書案上不應該放太多書,而心中不能缺少書。為什麼“案上不可多書”呢?因為,如果我們的書案上放很多書,當我們在讀其中一本書的時候,可能就會想著另外一本書,還可能會去翻另外一本,這樣心就亂了,就不能集中精力在一本書中,自然也不會從書中受益。

對於缺乏自我掌控能力的孩子,當麵對不同種類的圖書時,他可能就不知道應該先看哪本後看哪本了。而且,當孩子希望快點把麵前的所有書看完時,他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淺嚐輒止的壞習慣。對此,我們需要防患於未然,不讓孩子在書桌上放很多書。

當我們帶孩子去書店買書的時候,不要一次性買太多,隻要兩三本就足夠了,前提還得是好書。然後,我們要提醒孩子,把自己這幾天看的那本書放在書桌上,其他的書整整齊齊地放進書架裏。還需要告訴孩子:隻有認真閱讀完一本書,才能閱讀另外一本書,當購買的書都認真閱讀完了之後,才可以去書店選購新書。

做事有始有終,才能把事情做好。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而言,由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始無終,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又開始做其他事情了。結果呢?可能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從小事做起,比如收拾書包、掃地、疊衣服等,因為小事做起來比較簡單、容易,他隻要付出小小的努力,就能輕鬆而完整地做好這件事情。

我們也可以把一件事情作為一項任務交給孩子去做,比如讓他去超市買個東西、讓他收拾一下餐桌等,讓他感受到自己也需要負起一定的責任,這樣他就會努力把事情做好,從而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我們也不要嚴厲地指責、批評他,而是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比如我們可以陪在他的身邊,一邊示範,一邊指導,調動起他的積極性和熱情,樹立起他的自信心和決心,讓他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好。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限”即期限,“緊”即抓緊,“滯”即不通。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把期限安排得寬鬆一些,而實際執行的時候要抓緊時間,不能懈怠、偷懶。隻要功夫下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會明白。

合理而有效的學習計劃,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

對於孩子來說,製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他有規律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可以讓他有效地利用時間,可以讓他有條不紊地處理學習中的事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我曾經看過一些孩子製訂的學習計劃,製訂得特別詳細,從早到晚,幾點幾分應該做什麼都安排好了,連個10分鍾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但是,問題來了,孩子很容易出現“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現象,不能很好地執行自己的學習計劃。因為,當計劃安排得很緊而孩子又沒有能力完成的時候,他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不願意執行計劃了。

事實上,製訂學習計劃的時候,應該安排得盡量寬鬆一些。當孩子真正執行計劃的時候,就需要抓緊時間了。這樣的話,孩子一般都會按時按量完成計劃,甚至會超額完成計劃。那麼,孩子對自己就會非常有信心,就會願意按照計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