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教孩子說話注意分寸,知道哪些話不該說(2 / 3)

引導孩子遵循一條準則:少說多做。

如今,有很多人特別“會”說話,說起來“頭頭是道”。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這些人喜歡說好聽的話,而這些話幾乎都是冠冕堂皇而不切實際的話。

無論在哪個集體中,總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說得特別多,製訂的計劃也特別完美,但是讓他們付諸行動,他們可能做得一塌糊塗。這些隻會說不會做的人,不僅無法得到周圍人的歡迎和喜愛,更無法得到領導的信任和青睞。

那麼,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去做呢?

子曰:“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君子應該在言語上謹慎,在做事上勤勞一些。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少說多做”。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能立身處世的堂堂正正的君子,所以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做一個“少說多做”的人。不過,有的父母可能會說,別人都多說少做,我家孩子少說多做,豈不是很吃虧嗎?

其實不然,前麵已經講到了,多說話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災禍,如果孩子少說話,那不就不會招致麻煩或災禍了嗎?多說少做得不到周圍人的歡迎和喜愛,得不到領導的信任和青睞,如果孩子少說多做,那不就可以得到周圍人的歡迎和喜愛,得到領導的信任和青睞了嗎?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老師,我們喜不喜歡少說多做的學生?當然喜歡。如果我們是領導,我們喜不喜歡少說多做的下屬?當然喜歡。那為什麼不讓孩子少說多做呢?況且,孩子多做事,還可以提高他各方麵的能力。

這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表明,一個少說多做的孩子不但不會吃虧,反而會獲得更多。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少說多做,無論在哪裏,說話都要謹慎,不要亂講話,不要說一些空話、大話,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多做實事。

有利於他人的話,該說時一定要說。

有的人學習了“話說多,不如少”之後,就什麼都不敢說了。其實,這也是不對的。話不必說得好,關鍵是要說得有意義。“惟其是,勿佞巧”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凡是沒有意義的話,我們都不要說。相反,凡是有意義的話,我們該說時一定要說。何謂“有意義”的話呢?我想,凡是有利於他人的話,都應該算是有意義的話吧!

所以,對於有利於他人的話,我們還是要引導孩子去說,比如,一些鼓勵的話、祝福的話、能給他人啟示的話、能給人動力的話,等等。孩子多說這些有利於他人的話,不僅讓他人聽著舒服,而且還可以讓自己受到益處。因為,孩子多說這些話,他的心情自然會受到好的影響;他自然會少說一些廢話、空話;他人自然會喜歡和他在一起;等等。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奸”即奸詐,“巧”即虛偽而動聽,“穢汙”即粗魯、肮髒,“切”即一定要,“戒”即戒除。凡是奸詐虛偽、粗魯肮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阿諛奉承等低俗習氣,一定要徹底戒除。

為什麼要戒除這些不好的言語呢?

原本,我們的心都是純淨純善的,正如《三字經》開篇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如果我們沾染上“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這些不好的言語、壞習氣,慢慢地,我們純淨純善的心就會變得肮髒、虛偽。而且,如果我們經常說這些不好的言語,有一些市井的低俗習氣,則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也會讓人認為我們沒有教養,從而有損我們的形象,讓人不願意靠近我們;當然,這也會傷害我們的德行,讓父母蒙羞。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沒有好處。日本的江本勝博士曆經10年的時間向人們展示了一項非常神奇的科學觀察: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讓水“看”,結果貼著“愛”、“感謝”等文字的水會呈現出非常美麗的六角形的結晶,貼著“真惡心”、“討厭”、“我要殺你”等文字的水會呈現出非常醜陋的樣子。而且,無論用日文、中文還是英文等,結果都是一致的。另外,水也會“聽音樂”、“看圖片”、“看影片”、“接受電視電磁波”、“接受人的意念”等等。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本書——《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暢銷世界各地,在中國也非常暢銷。

而人體是由60%~70%的水構成的,人體細胞更是離不開水。如果人們經常說好的言語,人體內的水就會呈現美麗的結晶,身體就會健康;如果人們經常說不好的言語,人體內的水就會呈現醜陋的不規則的結晶,身體就會生病。所以說,無論是美麗的結晶還是不規則的結晶,都會影響到人的細胞,從而使人的健康狀況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