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用恭敬的態度跟人打招呼。
接下來這句“揖深圓,拜恭敬”的字麵意思是:向他人拱手作揖時,要恭恭敬敬,不可敷衍,“深圓”強調姿勢要到位,以表示內心的恭敬。
當然,作揖是古禮,現在的見麵禮大多是握手或點頭微笑,所以,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握手或點頭微笑;而在祭祀活動中,大多行鞠躬禮或跪拜禮。無論那種禮節,旨在表示對他人的恭敬,如果內心不真誠,即使動作做得到位,也隻是流於形式。
俗話說“誠於中而行於外”,當內心充滿真誠的時候,動作自然做得到位,對他人的尊敬之情也會隨著動作的展示自然流露出來。而常常尊重別人的人,也必然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因此,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落實“揖深圓,拜恭敬”,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在坐立行走中,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孩子知道這些細節嗎?
這句“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強調的是坐立行走的細節,“踐”是踩踏,“閾”是門檻,“跛倚”是用一隻腳支撐身體斜站著,“箕踞”就是坐著時兩腿叉開得像簸箕,“髀”指大腿。整句的意思是,進出房門的時候,腳不要踩到門檻;站立的時候,要注意不以一隻腳為支撐點斜著倚靠著站立;坐在椅子上時,不要把兩腿叉開成簸箕狀,也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沒有教養。
對照這句教誨,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孩子的坐立姿勢完全與其相反。雖然現在大多數門沒有門檻,但是有的孩子會站在門中間,或倚靠在門框上,完全不知道這樣會影響後麵人的通行。而坐著時翹二郎腿的、把兩腿叉開的或者不斷抖動腿的孩子也屢見不鮮,他們不知道這樣對骨骼發育不好,更不知道這樣會顯得不夠穩重,讓人覺得輕浮。
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注意一些坐立行走的細節。比如,站立時不倚靠在類似牆、門框等支撐物上,也不雙手插兜站著,更不要站著抖動腿;與人站著交談時,不要雙手叉腰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否則會顯得不禮貌。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在椅麵的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處,雙腿自然放下,盡量並攏,男孩可以稍分開些,但不要交叉、翹腿、伸腿或抖動腿,上身保持挺拔,雙手自然放在腹前或腿麵。特別要注意,整個身體不要完全倚靠在椅背上,更不要半躺在椅子上。
另外,在公共場合,無論站還是坐,都不能有諸如摳鼻子、挖耳屎、撓癢癢、摳腳趾等不雅行為。
如果孩子能注意這些細節,那麼無論身處什麼地方,不用與人交談,就能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好機會和好運氣就會自動找上門來!
教子箴言
一個孩子是否穩重、有教養,會通過他的穿衣打扮和言行舉止流露出來。而孩子的行走坐臥姿勢無疑屬於舉止的範疇,正確的姿勢不但不會使孩子患上各種脊椎疾病,也是他修養的體現。誰不希望眼前的孩子舉止大方、端莊、得體呢?所以,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通過練習成為穩重而有修養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