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位銷售員謹慎、認真的態度完全符合這句“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標準。而一個能落實這句教誨的孩子,與人相處時不會隨意,做人做事不會隨便,這份謹慎和認真往往會使他在學業、事業和人際交往中有更大的收獲。
穿衣打扮謹慎,關鍵時刻還可以讓孩子化險為夷。
趙盾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卿大夫。當時,國君晉靈公因不滿趙盾對自己的勸諫,派鋤麑去行刺趙盾。
一天早晨,天還沒亮,鋤麑就到了趙盾家的後院,他看到趙盾已經整整齊齊地穿好朝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正在稍微閉目養神,準備到時間後上早朝。
鋤麑看到這樣的情形,心想:一個人對待平時的生活起居都這樣畢恭畢敬,說明這個人對任何事物都心存恭敬,一定是為民辦事的好官,假如我殺了他,就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想到這兒,鋤麑放棄了刺殺趙盾的念頭,又不想失信於君王,於是就一頭撞在槐樹上自殺了。
若不是趙盾平時養成的好習慣,這次恐怕在劫難逃。
其實,在任何時代,穿衣打扮都不應該是隨心所欲的,而是以端莊、大方、得體為標準。尤其是女孩,不能穿那些會引發他人邪念的衣服。
再看今日,一些父母沒有教育敏感度,覺得小女孩穿吊帶衫、超短裙等比較暴露的衣服沒什麼,認為她還不需要遮羞,孩子從小就這樣,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時間一長,羞恥感就會減弱,長大後,不但不會覺得這種裝束有什麼問題,反而會以此為美。殊不知,這種裝束不但是輕浮、不穩重的體現,還有可能給孩子招來禍患。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女孩遭遇性侵犯的報道。一個曾經強奸女乘客的的士司機說:“她穿著超短裙和低領的衣服,我看了一陣,就想……唉!幹了不理智的事。”女孩如果懂得穿著不但是美的體現,還是對自己的保護的話,就不會晚上出門穿超短裙了。所以,一個對衣著打扮報有謹慎態度的孩子,就會大大避免因穿著輕浮而遭遇橫禍的概率。
每當我看到小區裏、街上那些六七歲、十多歲的小女孩穿著很暴露的衣服,還若無其事地玩耍時,就很感慨,非常希望她們的父母能夠真的認識到穿著對小女孩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裏,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父母通過學習《弟子規》來提高教育孩子的敏感度。
總而言之,無論孩子年齡多小,我們都要為他選擇得體、大方的衣服,讓孩子從小就當小紳士或小淑女。除了為孩子的穿衣習慣把關之外,我們更要為他做出榜樣,免得孩子說:“爸爸(媽媽)都能這樣穿,我為什麼不能?”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孩子隻有學會愛惜物品,物品才會陪伴他很長時間。
這句“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就是教孩子如何愛惜物品、管理物品。“冠服”雖然是帽子和衣服的意思,但可以引申為所有的物品。“定”是固定的、不變的,也就是說,孩子放置物品時,要放在其固定的位置上,不要隨處亂扔亂放,以免把物品弄髒弄壞。
有的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愛惜物品?隨便亂放有什麼不對嗎?不是很省勁嗎?”
就拿一件衣服來說,這個小小的物品中不知含著多少勞動人民的汗水。從種植棉花開始,農民要付出很多心力耕種,直到棉花成熟後,又一個一個地采摘下來;之後,紡織廠的工人要把棉花織成布;從布變成衣服又需要很多製衣工人的付出;而從衣服變成可以出售的商品,其中免不了運輸、庫存等程序,而每個程序都少不了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不愛惜物品就是不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