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為大小事情爭吵,但不管問題有多重要,通常仍是吵過便忘了。這樣天真爛漫的吵架,基本上對人性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孩子通常不會記恨或記怨,眼看他們吵翻天,等一下又是如漆似膠地玩在一塊了。因此,對於一般的情況,父母不必多慮。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會記恨、記怨,成天焦躁緊張,不斷想和別人爭吵,還搞不清楚衝突狀況便會攻擊別人的暴力傾向的孩子。
因此,麵對孩子這種會記恨、記怨,成天焦躁緊張,不斷想和別人爭吵的行為,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尋找緩解孩子這種負麵情緒的辦法,從而還給孩子一個天真爛漫的心態。
針對孩子的這些負麵情緒或心態,有關人士給了幾條建議供父母借鑒。
1.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進行正麵教育。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孩子會記恨、記怨,大多來自於父母。
父母總喜歡記憶,急著教孩子保護自己。因此,孩子學了父母的記憶之後,大多就成了孩子的死知識,大多是僵硬的規則,孩子便缺乏真正的靈敏度,無法正確響應當下衝突,神經緊張隻急著保護自己,所以會有暴力傾向,成天和別人爭吵不休。
2.麵對敏感的孩子,要耐心解釋或勸慰。通常那些比較觸覺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渲染情緒,如果常受到壓力,或被逼得太緊了,也會有狗急跳牆的回擊現象。這種暴力常是全力以赴,若不小心可能會有很大的傷害。
3.麵對腦波高、容易亢奮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適度引導,務必即使安撫孩子的情緒,從而減少孩子為小事爆發大衝突,並使出暴力的行為。同時,父母更要在食物上和生活上做大量調整。例如高熱量及燥熱的油炸食品少吃,多喝水,多流汗,保持足夠的睡眠,減少過多的製止和責備,降低孩子心理上的委屈感。
4.麵對多動兒的吵架或暴力,父母要分析孩子這種行為主要是力量控製不好,常常在被指責時,眼睛茫然,充滿委屈,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同時麵對孩子暴力在有危險性時,一定要強力製止。
5.有計劃地發泄孩子的暴力驅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承受父母的暴力,這些大小暴力的累積,便是孩子暴力行為的根源。
因此,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釋放孩子心理的暴力。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學印第安人喊叫,學獅子王怒吼,學金剛王嘶叫,打枕頭,撞棉被,學惡魔的表情,對抗異形或恐龍。定期做這些遊戲,可以調整及緩和孩子的暴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