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圍繞著各個陣地展開了大量的突擊與反突擊,一塊陣地一日之內反複易手竟然達到數十次之多,兩軍都屍橫遍野。
最終,雙方傷亡人數達到100萬人之多。其中,叛軍傷亡54萬人,政府軍傷亡43萬人。大量傷亡都是在主動進攻的衝鋒過程中被火炮攔阻而產生的。
在大炮的連日轟擊中,叛軍士兵傷亡慘重,精神崩潰,甚至要集體向政府軍投誠,霞飛元帥不得不保證以後再也不向政府軍進攻,停止了一切反攻行動,徹底轉入陣地防禦。
憤怒的皇帝撤換了總參謀長法金漢將軍,讓興登將軍擔任新的總參謀長。凡爾登進攻戰的司令巴伐利亞王儲因作戰不力而被皇帝軟禁,魯道夫將軍接替這一職務。總得有人替皇帝的決策失誤來背黑鍋,因為皇帝是永遠正確的,說過的話都是真理,永遠不會犯錯誤。這些任勞任怨的軍官們正是最合適的替罪羊。
然而即便如此,政府軍也無力回天,叛軍開始拚命加固陣地。皇帝堅持發動了幾次勞而無功的進攻戰之後,看到勝利無望,隻得下令在凡爾登停止戰鬥。
在百萬大軍激戰凡爾登的同時,盟軍也已經逐步到達第5集團軍陣地前沿。
在叛軍的強烈要求下,盟軍抽調了大鷹帝國遠征軍第3集團軍前往巴黎進行支援,司令為弗倫奇爵士。如此一來,盟軍兵力稍微下降了一些,但即便如此,恩基司令還是要麵對40萬盟軍的進攻。
由於凡爾登戰事吃緊,皇帝隻給恩基調來了一個二線軍為援軍,這五萬人的戰鬥力較弱,起不了多大作用,但聊勝於無。恩基指揮15萬大軍要對抗盟軍40萬人。
在凡爾登大戰打響的同時,恩基的大軍向西南方向推進到索姆河一線,在亞眠附近建立了前沿防線以及前哨區。至此,大縱深防禦體係已經初步構造完畢。
第一道防線以巴黎西北部的亞眠為核心,負責在索姆河一線遲滯四十萬盟軍的進攻,殺傷其有生力量。
第二道防線以索姆河北部的康布雷為核心,繼續遲滯與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第三道防線以荷比行省南部的蒙斯為核心,在那裏堅守防禦與敵人決戰。
在綿延幾百公裏的戰場上,恩基將軍下令齊柏林飛艇部隊分散開來,執行巡邏與預警任務。由於兵力不足,隻有準確獲悉對方的主攻方向,才能及時調集預備隊來在關鍵點上加強防禦。
而盟軍從諾曼底登陸後,大鷹帝國派出一個集團軍前往東部,支援維希法蘭西國叛軍攻占巴黎,其餘40萬大軍緩慢地向北行軍。馬恩河大戰結束時,盟軍隻到達塞納河北側的康邊附近,距離索姆河已經很近了。
盟軍最高指揮官艾克元帥一生小心謹慎,看到對手已經嚴密設防後,就命令盟軍停止進軍,就地駐紮下來,與恩基的守軍隔著索姆河對峙。他要等到巴黎附近再起大戰時,再發動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