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海權論(1 / 2)

疲憊的恩基回到了指揮部,翻起了安努大將贈給他的那本講海軍的書《海權論》。

一本講海軍的書,跟自己沒多大關係,看不看都無所謂,翻幾頁困了就去睡覺吧。一開始他是這樣想的。

但翻了幾頁後,他就不禁興奮起來,再也停不下來,隻覺得書裏的每一句話他都能看懂。在這個濫竽充數的書太多的年代,很久沒有遇到這種非得一口氣看完才肯罷休的感覺了。

在現實戰爭已經爆發,大量實際問題需要思考的情況下,在靠著以往的知識閱曆已經不足以找到答案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一本理論性的書,可以說是非常幸運。

就像是為了獲得寶藏,就要打開鎖。而要想打開鎖,就不能蠻幹,需要找到鑰匙。

《海權論》就是這樣一把足以打開寶藏大門的金鑰匙,一個嶄新的世界呈現在恩基的麵前。他暫時擺脫了一個陸軍軍官思維的局限性,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從整體上來看待這場戰爭,以及這個國家。

等讀完這本書,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五點了,天還沒亮。

恩基的大腦飛速的運轉著,大量的靈感奔湧而出需要整理。他興奮地走來走去,手指在半空中亂指著,像是要瘋了一樣。

“對了,音樂,我需要音樂來梳理情緒!”他把一張唱片放進了留聲機。

舒緩的《月光奏鳴曲》慢慢響起了,恩基逐漸冷靜了下來。

他走到一麵牆旁邊,望著那巨大的世界地圖,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鷹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海軍強國呢?為什麼天國海軍雖然艦艇數量眾多,但始終覺得缺點什麼東西?

按照《海權論》的說法,這種情況跟地理與經濟因素有很大關係。鷹國位於英倫三島,同歐羅巴大陸遙相相望,英倫海峽就是天然的屏障,阻擋了敵人來自外部的入侵。所以鷹國自古以來就不用維持一支巨大的陸軍,隻需要集中力量發展海軍即可,天生就是一個海權國家。

鷹國本土的自然資源匱乏,需要依賴海運從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來輸入資源,自然就需要強大的海軍來保障海運暢通。

而天國不同,地跨歐羅巴、亞細亞兩大洲,幅員萬裏,與大小數百國接壤,需要建立一支龐大的常備軍來維護對各地的統治,防禦外敵侵犯,天生就是一個陸權國家。

天國的自然資源豐富,無所不有,可以自給自足以及大量出口,對海外殖民地沒有什麼需求,建設海軍自然缺乏動力。即便勉強建立了一支海軍,也會因為經濟動力不足以及巨大的軍費開支而逐漸枯萎。海軍成效與經濟投入不成正比,這就是問題所在。

造成這種差別的還在於思維,人的因素。

五百年前,天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皇帝曾經組織了一支巨大的船隊,擁有大小船隻200餘艘,船員3萬人,這支船隊從亞細亞出發,一路經過東南亞、印度半島、非洲,幾乎環遊世界。

這支船隊以宣揚國威為主要目的,到處分發賞賜以獲得各小國口頭上的稱臣,沒有任何經濟動機。在二十八年的時間裏皇帝先後組織了七次出航,消耗了大量國力,後來難以維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