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開發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檔案工作(2 / 2)

在血肉聯係上上水平。一個生物、一個政黨,最重要的莫過於生命。人之命在元氣,黨之命在人心。“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營養線、生命線。沒有任何一種根基比紮根群眾中更堅實;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沒有任何一種資源,比贏得民心更金貴。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來自於脫離人民。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省第九次黨代會決定:從2012年開始,用5年時間,在全省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日前,省委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領導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實行總結報告製度的規定》等四項製度,把這個問題更加鮮明地擺在了全省領導幹部麵前。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集中體現在《六看農家話“四群”》《認清幹群關係實質》。前文把“四群”教育的實際步驟概括為:想農家人,樹牢科學的群眾觀點;進農家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說農家話,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做農家事,保障和改善民生;解農家難,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結農家情,鞏固提升黨群幹群關係。後文論述的是:開展“四群”教育,核心在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本質在於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關鍵要處理好水和魚、水和舟、土壤和種子、父母和子女四大關係,清除思想和行動上不符合黨的宗旨的種種雜質,共築血肉長城、同架民心橋梁、永葆零障礙。

在科學發展上圖跨越。永勝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32%,財政自給率僅為10.29%。作者認為,抓黨建隻是手段,促發展才是目的,抓黨建必須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隻有抓住這個中心,才算找到了黨建的正確途徑和措施。因而總是創新理念和途徑、精心策劃和組織、豐富載體和抓手,辯證處理兩者的關係:抓黨建要能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能及時地鞏固並提升黨建成果。為此,永勝在黨建工作中,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創動作有特色,常規工作抓落實,重點工作抓創新,特色工作抓亮點,先後開展了“五先支部、三爭三創一落實、三談四論一促進、兩爭當一做好”等主題實踐活動。代表作是《抓黨建促發展的永勝路徑》《永勝黨建的創新發展之路》。日前,在全省129個縣參與的縣域經濟發展爭先進位考評中,永勝從2011年的第77位躍至2012年的第13位,一年跨越64位,跨幅居麗江市第2位;在全市201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考核中,得254.45分,居第1位。事實證明,永勝縣域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運行質量顯著提高。黨建工作為此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在寫完《威尼斯之死》後說:“終於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隻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成就一件事,總得咬咬牙。《新聲》記錄了作者在永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崗位上5年多的思想印記和工作曆程,它不隻是一本30萬字的書,還應有作者勤學的精神、善思的品格、頑強的意誌和戰勝困難的力量;這是一次漫長的人生苦旅,是一次堅韌的人性與黨性錘煉,是一次“劫”後餘生、苦盡甘來的喜悅;它記錄了一位黨的理論研究與實際運作者,與黨內文化結緣的思想姻緣、思考結晶和不為人知的苦與樂!永勝黨建已走過輝煌的昨天,在科學化視野引領下,堅信她一定能華麗轉型和漂亮升級,成為雲南黨建的耀眼品牌!

(作者單位:雲南省永勝縣程海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