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做完美父母,行不言之教(2)(2 / 3)

有位母親說,男孩撒謊其實是我們在男孩幼年時教他們的。通常是懶得去接電話,最不傷人的謊言是:“你就說我不在家。”男孩們對說出的每句話都認真負責,而我們呢?這種看似圓滑處事的方式,不經意間就成了男孩不誠信做人的反麵教案。

從前,一個人打算悄悄跑到鄰居家的麥田中偷一些麥子。

“如果我從每塊田中偷一點兒,誰也不會察覺到,”他心想,“但是加起來數目就非常可觀了。”於是,他等到一個伸手不見五指黑雲遮蓋了明月的夜晚,他帶著兒子偷偷離開家。

“兒子,”他壓低聲音說道,“你得給我站崗,如果有人來就大聲喊我。”

然後這人溜進第一塊麥地,開始收割。不一會兒,兒子就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這人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個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把割下的麥子收拾起來,走進第二塊麥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兒子又大聲喊道。

這人停下來,向四周張望,但還是什麼人也沒看到。他又收了些麥子,然後來到第三塊麥地。

過了一會兒,兒子大聲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兒,向四周望了一下,但還是什麼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把割下的麥子捆好,然後溜進最後一塊麥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兒子又叫了起來。

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還是沒有看到人。“你為什麼總是說有人看到我了?”他生氣地問兒子,“我四處看了看,什麼人也沒看到。”

“爸爸,”那男孩低聲說道,“有人從天上看到你了。”

我們禁不住為故事中男孩的誠實和童真喝彩,但同時又為偷麥子的爸爸感到悲哀。雖然男孩還未涉人世,但爸爸的行為直接給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偷麥子看似一件小事,但在男孩的心靈上該打上怎樣的烙印?很難想象,一個這樣的父親,能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男孩。

也許,父母的許多行為是無意的,但無形中就成了男孩不誠信的“始作俑者”。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許多家庭,看看有沒有父母在不經意間就做了男孩的反麵教材。

家庭雖然人數較少,空間有限,但它卻是個大課堂。男孩們在寬鬆的生活環境中,優缺點極易充分表露。因此,為了教導男孩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注重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你不願他仿效的事,絕不可以在他麵前做

父母與男孩朝夕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男孩的心靈深處埋下種子,對男孩的未來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曆來出生書香門第的男孩自幼就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武術高手的子女自幼就能學就一身高超的武藝,這就是兩個例證。相反,一個家長自己就有酗酒、賭博、小偷小摸、不講社會公德等惡習,也很難培養出男孩的良好習慣和高尚情操來。

089 承諾男孩的事不能隻是“說說而已”

遵守承諾是一個人誠信的標準之一,違背承諾就失去了誠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說:“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若不諾。”

也許我們都聽說過“高山流水”的故事,鍾子期和俞伯牙這對曠世難遇的知音,曾約定了見麵的時間,但不幸的是鍾子期沒能等到俞伯牙就逝世了。在他去世之前,他仍然囑咐自己的父母將自己埋葬在離家二十多裏的漢江江口,在他們最初相遇的地方迎接他的知音。他死了也要守約的故事流傳千年。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為了去踐約,付出了不做官的代價。在他們眼裏,承諾重於一切,人如若不守信用,失去的才是最多的。

有太多的家長在男孩麵前言而無信。比如,男孩哭鬧時,父母常用許諾來哄男孩:“別哭了,回頭媽媽給你買輛小汽車。”但家長並不兌現這輕易的許諾。男孩卻信以為真,滿懷希望地等待著,然而一次次的許諾都不過是“空頭支票”,男孩的一次次希望都成泡影。這樣下去,男孩不僅逐漸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而且也慢慢地學會了說謊。家長隻有在男孩麵前信守諾言,才能真正樹立威信,同時也會給男孩良好的教育,影響男孩以後的言行。

我國古代有個“曾參殺豬”的故事:

一天,曾參的妻子去趕集,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糾纏得無奈,便對男孩說:“你要聽話,留在家裏,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男孩被哄住了。曾參妻子從集上回來時,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就上前阻止說:“不過是哄男孩玩的,怎麼真的要殺豬呢?”曾參說:“男孩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欺騙男孩,就是教男孩說假話。”於是,曾參殺掉正養著的豬,兌現了妻子隨口許下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