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教育男孩懂禮貌先從自身做起
《北京青年報》上曾登載過一則消息:一個15歲的少年因為環衛工人製止他亂扔紙屑,盛怒之下滿口汙言穢語不說,還對那位女清潔工拳打腳踢。此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市民紛紛表示出了極大的憤慨。少年如此蠻橫,的確讓人痛心疾首。在我們身邊,這種不講文明人的確不是少數。我們經常能聽見一些青少年朋友出口成“章”(髒),張口一個“媽的”,閉口一個“我×”,而且滿臉凶相。魯迅先生當年曾寫文章尖銳抨擊過這些“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連子孫,遍及兩性”的“國罵”。就這樣,這些話在一些未成年人的嘴裏如同炒豆子一樣劈啪亂跳,令大人們瞠目結舌。
孟德斯鳩說:“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文明的語言、禮貌的舉止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和修養,也有助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沒有修養的青少年會以冷淡、不關心他人、言語不文明等方式傷害他人,毀壞自己的形象,相信這是每位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男孩是站在家長的肩膀上的,家長有多高,男孩才能有多高;家長能走多遠,男孩才能走多遠。家長對於男孩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同時又是最親近最熱愛的人,父母的所作所為容易被男孩認為是天然合理的。並且,由於男孩知識經驗貧乏,辨別是非能力差,對父母的言行會不加選擇地模仿。因此,父母對男孩的心理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男孩模仿父親的行為,女孩模仿母親的行為。他們不僅模仿家長的動作,而且還模仿家長感情的控製和觀點,就是連孩子發脾氣的方式、樣子也像他(她)的父親或母親……
你是不是為了教育男孩懂禮貌,該打的也打了,該罵的也罵了,可是男孩就是沒有一點長進?其實,不能抱怨是男孩沒有進步,而應該思考一下父母教育男孩的方式是否得當。很多家長總以為“用鞭撻以及別的奴隸性的體罰”去管教男孩是最合適不過的,卻不知道家長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父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他,又怎能奢望他能以彬彬有禮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呢?
那麼,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怎樣讓男孩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呢?
1.改變自己對男孩的教育方式
對男孩盡量采取啟發和開導的方式,多點道理少點責罵。治理洪水的方式是“疏”,而不是“堵”,教育男孩也一樣。比如男孩見人不會打招呼,你不能當著熟人的麵就訓導男孩。你可以回家以後對男孩說:“那位叔叔是爸爸的朋友,下次再見到他,爸爸希望你可以和那位叔叔打個招呼。這樣的男孩最討大人的喜愛哦。”
2.對男孩進行教育
告訴男孩要以善良之心看待與他人的摩擦,讓他們明白誰都有冒犯他人的時候,而且隨時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使他們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不要為小事而生氣、賭氣。
3.嚴格要求男孩
家長可以與男孩談心,明確要求他們成為有教養的好男孩,告訴他們哪些言行是文明禮貌的,哪些言行是粗魯無禮的。
4.及時糾正男孩說髒話的習慣
平時,一旦發現男孩說髒話,父母要及時幫助糾正過來。不說髒話是講文明禮貌的第一步。
5.要求男孩禮貌用語
對男孩不願主動向老師、長輩、同學問好,要及時給予糾正,督促男孩說:“您好”“請”“謝了”“對不起”等日常禮貌用語。
6.讓男孩多與人交流
有時候男孩見人木訥扭捏,常給人一種沒有禮貌的感覺,其實這是男孩的性格所致。這樣的男孩一般都很害羞,怕見陌生人。父母應該多讓男孩與人相處,比如家裏來客人的時候讓他主動給客人拿水果等。也可以多讓男孩和同齡人接觸,培養其開朗自信的性格。
培養男孩講文明、有禮貌的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要求男孩在一夜之間就變得彬彬有禮。所以,父母要耐心地教導男孩,讓他慢慢地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能用粗魯的方式教育男孩懂禮貌
家長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父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他,又怎能奢望他能以彬彬有禮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呢?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使用文明語言;平時,一旦發現男孩說髒話,父母要及時幫助糾正過來。不說髒話是講文明禮貌的第一步。
090 坦率地承認你的錯誤,而不是設法掩飾
父母如果從不向男孩承認自己的缺點、過失,那麼男孩就會產生“父母說的永遠正確,但實際上老是出錯”的觀念,久而久之,對父母正確的教誨也會置之腦後。父母如果在做錯事後總能鄭重地向男孩認錯、道歉,那麼男孩就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嚐到原諒別人的甜味。
“羅賓斯,我和你講了許多次要守時守約,否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也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這樣認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