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不要在男孩麵前露富
“男孩窮著養,女孩富著養”,這裏不能片麵地理解“窮”與“富”的概念。窮與富的內涵,是一種對於不同性別進行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內容上有所側重,因此富與窮包含著不同於金錢的意義。窮養男,是對我們自身期望的一種投資,是與男孩的人生決策、職業發展有關的投資。“窮”養出他應對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窮”養出他的積極、主見、雄心、理智、自我依靠。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大兒子20歲時去歐洲旅行,一個多月後,他把自己所帶的路費差不多花光了,臨行前他遇到了一匹非常好的馬,正好馬的主人要賣掉它。他太愛這匹馬了,就把自己最後的一點兒路費拿出來買下了這匹馬。然後他打電報讓父親寄點兒路費讓他回家。羅斯福給他回了一封電報說:“你和你的馬遊泳回來吧!”兒子隻好又賣掉了馬。羅斯福反對男孩依靠父母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羅斯福總統訓練男孩獨立的方法則可以稱為“窮養”。羅斯福貴為總統卻不肯為兒子拿路費,實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正是他用“窮養”的方法才教會了兒子自食其力。然而,中國現今的大中城市卻出現了一批批的“啃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羅斯福的教子方式大相徑庭。“啃老族”的出現讓我們不禁想到中國那句“富不過三代”的老話。
“富不過三代”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意義呢?台灣塑膠天王王永慶給出了答案。
王永慶常常用“富不過三代”自勉,也用其教育子女。他認為“富不過三代”的原因是後代不能繼續吃苦,缺乏危機感,而且過分追求享樂,把前人的家業都揮霍掉了。王永慶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認為:
第一代人,不怕困難,不怕吃苦,踏踏實實,能克服一切困難,最後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人,雖然沒有經曆創業的艱辛,但深受父輩的影響,還能夠勤於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來,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
第三代人,創業的艱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他們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什麼是吃苦,認為今天得到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因而隨意揮霍,不知珍惜,長久下去,自然家境衰敗。
“富不過三代”的老話告訴人們,再富也要窮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裏,要讓男孩知道,富裕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的,不能讓孩子以為父母已經提供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就不需要自己奮鬥了。在富裕的家庭裏,不在男孩麵前露富是一個很需要注意的方麵。
悉尼一家婦產科醫院曾出現過這樣一幕:一對夫妻來做二胎產前檢查,妻子進診室麵見醫生去了,丈夫便帶著兩歲的兒子在外麵大廳等候。少頃,兒子鬧著要喝水,於是那父親便在身旁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遞到男孩手裏(自來水經過淨化,可以飲用)—那父親不是買不到飲料,自動售貨機正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樂和橙汁,而他也不是買不起飲料,據說,他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15萬澳元。
上麵案例中的父親的身體力行為“窮養男”作了最好的詮釋。他的做法的確值得我們中國的父母學習。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在男孩麵前露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