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諺:掌握呼吸,行沙土而不留足跡。從這句古諺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就知道正確的呼吸能增進生命的活力。為此,在大自然中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身體的健康是很有價值的。當你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或情緒很低落時,不要將自己封閉在屋子裏,你應當走出去,到樹林或公園中,做幾次深呼吸。閉上雙眼,暫時忘掉之前的不快,想象著身邊布滿了鮮花,彩蝶在花間飛舞,陽光照射在樹林上,光線透過葉子的縫隙在草地上映出斑駁的影子。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呼出來。這樣做,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內供氧,增強肺活量。這時,你就會感到精神鬆弛,不那麼緊張了。你也會不再皺眉頭、發脾氣,而是胸寬鬱解、輕鬆愉快地微笑了。深呼吸可以使你的精神狀態得到改善,學習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呼吸的方法也有許多種:腹式呼吸法、大伸張法、身體振動呼吸法等,這些方法除了能幫助人們做更深的、自覺的呼吸外,還能夠減輕焦慮、緊張,可以鬆弛胸肌、增進意識、清醒頭腦、充沛精力,並得到一種欣快感。
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山川、河流、風霜、雪雨都能引起男孩的好奇心,城市裏的男孩因遠離大自然,很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越來越遠離藍天、陽光、花草、動物等大自然因素,現在城市裏的男孩,在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高樓以及防盜門裏,在家長過分嗬護和溺愛下,在電視、音響、電子遊戲、電腦所製造出來的“狹小空間”中,逐漸喪失了親近大自然的本性。這猶如在動物園中長大的野生動物一樣,失去了自然生態條件,就勢必會失去許多野性和本能,而且性格也變得乖張。
所以,家長要記住多帶男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要多帶男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
現在城市裏的男孩,在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高樓以及防盜門裏,在家長過分嗬護和溺愛下,在電視、音響、電子遊戲、電腦所製造出來的“狹小空間”中,逐漸喪失了親近大自然的本性。這猶如在動物園中長大的動物一樣,失去了自然生態條件,性格就變得乖張。所以,家長要記住多帶男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
022 保證男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現代生物學已經有充分的論據證明,不僅僅是人類,所有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由活動期和休息期有節律地反複交替所構成的,而休息期間,效率最高的時間就是睡眠。睡眠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兒童最應該多多享受的。男孩在幼兒時多睡覺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可以愛睡多久就睡多久。但長大後,就不該再放任其睡懶覺了。要讓男孩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有益於男孩的身體健康。
但是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不意味著睡眠時間越長休息效率就越高。美國一些學者認為,用睡眠法消除疲勞的關鍵,在於恰到好處地滿足一個人的睡眠需要量。為了確定男孩的睡眠需要量,可以在第一周按他平時的時間上床,第二周把上床的時間推後1小時,第三周則提前1小時。哪一周內男孩能在5~30分鍾內入睡,醒來時精神飽滿,且始終沒有令他不安的事發生,則那一周的睡眠時間就最接近他個人所需要的睡眠量。
充足的睡眠對提高學習成績大有幫助。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從小就養成了許多好習慣,如按時休息的生活習慣、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等。周峰在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地學習,該休息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休息,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製。他通過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打開收音機。他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即便精神略有溜號,他也能立即作出調整。
因此,如果放鬆、睡眠得當,即使再勤奮、再疲勞,每天的疲勞也可以迅速消除,並恢複充足的精力,第二天就不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反之,如果不放鬆或睡眠不足,就會無法較好地消除疲勞,一時積累下來的疲勞或許不會產生多大的壞處,但長期積累,將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生理心理學家指出,人的疲勞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即身體疲勞、環境疲勞、體質疲勞、急性疲勞、心理疲勞、慢性疲勞等。
說起疲勞,人們往往把疲勞與體力方麵和病理方麵的原因聯係起來,而忽視了心理方麵的原因,這也就是許多同學對自己既未挑擔又未提籃,卻仍感到疲勞不堪的原因所在。事實上,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疲勞往往比體力疲勞和病理疲勞更為嚴重,也更難消除。而且時間一長,還有可能會轉化為慢性疲勞症,從而使人失去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興趣,仿佛肩背重負地走進了茫茫無際的戈壁灘,舉步維艱,無精打采,懶散無力,甚至對人生和社會產生厭倦,就更不用說提高學習成績了。當你感到你的孩子有以下九種症狀時,就說明他的心理已經產生疲勞,需要按時休息了。
1.早晨起床後,感到全身發懶、四肢沉重、心情不好。
2.學習不起勁,什麼事都懶得去做,甚至不願與同學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