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與兒子一起越過青春的障礙(1)(3 / 3)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麵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父母搭建的溫柔陷阱。長輩的過度關心和溫柔軟化了孩子成長應有的個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喜歡把男孩當女孩養,給他們紮小辮、戴小花帽、穿裙子等。此外,許多孩子都是在母親、奶奶和姥姥的懷抱中度過學齡前時光的,等到上了幼兒園、小學,也都以女性老師居多,這種從女性懷抱中走出來的男孩,大都不自覺地以女性形象來規範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攏……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法自然”,如果把這一觀點用在教育上,那麼,它指的就是要按照男孩、女孩的生理差異進行差別教育。通過性別定位、性別差異、性教育等來培養男孩的性別意識。差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男孩自然健康地成長。因此,我們對男孩的教育與培養,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男孩的成長規律,根據不同性別的不同生理、心理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有側重地挖掘男孩的潛能。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地對男孩進行性別教育呢?

1.給男孩創造一個良好的性別環境

要對男孩進行性別教育,家長首先要做好性別榜樣。一般來說,父母是男孩性別的啟蒙老師。男孩都是通過父母認識自己性別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但正確的性別角色,那麼男孩就會很自然地接受父親的影響並認同父親,女孩則會認同並模仿母親。

2.讓男孩明確他的性別特征

可以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進行規範,以便日後讓男孩形成正確的性取向意識。在男孩稍微長大一些,能聽懂言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將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發型和玩具選擇等方麵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從而讓男孩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接受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的本質。男孩的性認知是在一種很自然的情況下完成的。

3.讓男孩探索自己的身體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讓男孩認識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要男孩認識到生殖器官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並不神秘,而且父母還要引導男孩保持身體的清潔,讓男孩從小就養成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4.讓男孩喜歡自己的性別

“媽媽,我也要留長頭發,我也要穿裙子!”你的兒子是否表達過這樣的願望?這絕不是一句戲言,而是有著深刻的根源存在。男孩的性別與父母的希望相反,父母因此對男孩實行相反性別撫養和相反性別角色教育和要求,男孩就會竭力投父母所好,而改變自己的性別認同,學習模仿異性行為。

如果一個男孩的父母特別希望要一個女孩,並在男孩麵前有意無意地表達出了這種願望,那麼男孩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就有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厭惡自己的性別。如果父母對男孩這種厭惡情緒不及時糾正,那麼男孩就會出現性別認同混亂現象。這將使他們非常痛苦,常常覺得自己有一個錯誤的身體。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拿掉男孩兒頭上的“小花帽”

有一部分男孩在上中小學,甚至進幼兒園時,會表現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後仍表現得“奶油味”十足。為避免這種情況,父母要注意不能把男孩當女孩養,給他們紮小辮、戴小花帽、穿裙子等,而應該在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進行規範,以便讓男孩形成正確的性取向意識。

013 避免與青春期的男孩發生衝突

青春期是男孩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自己去嚐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是另一種心理狀態。因此,父母不必為男孩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不安,也不要對男孩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幹戈。此時,父母應當適當地進行反思。因為男孩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製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男孩的控製欲望適當減弱,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減輕。

作為父母,要理解男孩的叛逆心理,懂得男孩有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男孩走向成熟和獨立的必經階段。如果父母尊重男孩的想法,給他充分的獨立空間,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男孩或者橫加幹涉,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