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學會每天睡前和兒子談談心
從男孩一出生,父母就要與他有親密的接觸,因為男孩最初的觸摸記憶和聲音記憶都來自父母,父母是與男孩的身體和心靈靠得最近的人。等男孩長大以後,其他人是否願意接納他,關鍵在於他怎樣去接納別人、適應社會,而這種接納他人的能力就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
當男孩做錯事情的時候,往往是父母給他安慰和鼓勵;對於男孩在學校裏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父母也會耐心地傾聽並關注男孩的情感。所有這些對父母和男孩來說,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真正做起來卻有點兒難。如果父母可以做到善意地傾聽,讓男孩體會到被尊重、被珍視的快樂,那麼男孩就會模仿父母的口氣和神態,去分享他人的喜悲,這樣他也會很容易地和別人相處。
另外,男孩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是否心態自如,這也與他和父母相處時候的心態有很大關係。能夠與父母隨時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感情的人,一般在語言表達和感情上都比較明確、穩定,這也是決定他能否與他人自如交流的關鍵。
我國翻譯學家傅雷先生堪稱教育男孩的楷模。他特別喜歡與男孩交朋友,不僅注重與他們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而且也對男孩的儀表、修養、禮節及做人等方麵進行教導。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兩個兒子都取得了成功。他優秀的育兒方法很值得廣大家長朋友學習。
傅聰曾回憶說:“我父親留學法國,深受法國人文主義的影響,因此對我們子女也是民主式教育,在家裏他不僅僅是父親,還是我們的知心朋友。他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他除了愛好文學、音樂外,也很喜歡美術,我們家裏有很多美術作品。長期受這種文化熏陶,我也很自然地喜歡美術、音樂。我們經常交流對音樂、繪畫的看法,這讓我受益匪淺。我是12歲才開始學彈鋼琴的,學了兩年又放棄了,直到我17歲時,又重新開始學。這期間都是我自己的意願,父親沒有非讓我學鋼琴或繪畫。他總是像朋友一樣,尊重我的興趣和愛好。”
俗話說,父母是兒子最好的老師,但是父母也可以成為兒子最好的朋友。可是由於父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很難跟自己的兒子成為朋友。
事實上,隻要做父母的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兒子多溝通,多了解男孩的想法,真正走入男孩的內心世界,做男孩的知心朋友就是很容易實現的。
要像傅雷那樣做男孩的知心朋友,教育家給家長的建議是:
要多和男孩交流,並且交流時要充滿愛心和親切感,態度要和藹;時間最好選在吃飯時或睡覺前,因為這時是男孩情緒最為平穩的時候。有一位母親,她從男孩很小時就注意和男孩的情感交流,她每天在男孩上床睡覺前都要問問他:“今天過得開心嗎?”男孩長大後,也一直保持著在睡前和父母溝通的習慣,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他還是願意告訴父母,因代溝而產生的溝通障礙也就消失了。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主動創造和男孩溝通的機會。讓男孩從小就養成早起、晨跑的習慣,或者星期天全家一起去爬山。男孩上初中以後,父母可以教他們打棒球、網球,也可以教他們下象棋和圍棋。如果男孩的年齡比較小,那麼,父母應該堅持每周抽幾天時間與男孩一起玩耍,並保證遵守時間規定,持之以恒。對於大一點的男孩,如果再規定玩耍的時間則是比較笨拙的做法,而應該隨時尋找機會參加適合他們的活動。家長與男孩每天一起運動、玩耍,彼此之間自然就會有許多共同的話題。
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家長就容易了解男孩的情況,男孩也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和忠告,家庭自然和諧美滿、其樂融融了。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這樣和男孩溝通最有效
1.當男孩做錯什麼或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父母要多給他安慰和鼓勵。
2.事實上,隻要做父母的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兒子多溝通,就能真正走入男孩的內心世界。
3.要多和男孩交流,時間最好選在吃飯時或睡覺前,因為這時是男孩情緒最平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