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個人品牌的作用(2 / 2)

創業難,守業更難。讓家族的人守業恐怕是大多數創始人的共同願望,似乎這樣,自己的名號才能永世留存。但在當下這個職業經理人層出不窮的年代,如果還死守這樣的觀念,顯得不太識時務。

(6)維達·沙宣與沙宣

維達·沙宣個人和“維達·沙宣”這個產品品牌是兩條相互交叉的直線。當維達·沙宣成為倫敦、紐約、巴黎、米蘭時裝秀必不可少的人物時,意識到這是好產品且具有極大的經濟利益的寶潔公司買下了這個品牌。從倫敦的一個美發沙龍起步的維達·沙宣是當代炙手可熱的王牌發型師。他的設計簡單、流暢,經典的短發設計讓他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獲得了國內和國際知名度。盡管品牌管理人不是維達·沙宣本人,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一方麵,他仍保持著因優秀而獲得的國際名聲;另一方麵,因受大眾認可而日益響亮的“維達·沙宣”也使他個人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寶潔公司自然不用說了,維達·沙宣真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廣告宣傳方式。

在這個成名越來越容易的年代,選擇一個活人作品牌也不容易。畢竟,經營者不是本人,這個人會不會同意?有沒有可能造成壞影響?這些都不在公司的掌握之內,而選擇一個像維達·沙宣這樣的手藝人,不啻為一個又保險又賺錢的方法。從個人品牌的角度來看,依靠公司的資源總比個人打拚省力多了。

(7)國內個人品牌

同國外以創始人姓名命名並發展至今的種類繁多的大品牌公司相比,中國因為曆史遺留問題使得一些品牌的歸屬不明甚至因此最終消失。中國的“老字號”堂店大多集中於餐飲、服務、副食品、日用百貨以及中藥等少數行業,這之中,以個人品牌命名的更是少之又少。流傳至今,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也有一定的地域限製,諸如名震江南的張小泉剪刀,顯赫珠三角的王老吉涼茶,熱銷中原的王守義十三香等,這些以個人手藝起家的名店,帶著不傳外人的自我保護規矩在行業競爭中打響了品牌。與手藝無關的行當,特別是不能以一人的名頭現身說法的行當,基本上也就與個人品牌無緣了。

在現代,較完善的品牌製度加上明星式人物的出現倒是給了中國產生類似案例的可能。像李寧、鄧亞萍的運動產品,張天愛、陳逸飛設計的服裝,米丘、韓家英等藝術家的工作室等,總結下來,無外乎是以演員、體育明星、藝術家為主要陣容的個人品牌公司,都脫不開中國“靠手藝說話”的傳統特色。除了這些固有項目,在其他行業,好麵子的中國人在表現自己的問題上還放不下麵子。

①李錦裳與李錦記。以秘製蠔油蝦醬著稱的李錦記是香港數得上的老字號家族企業,在海外聲望頗高,有著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品牌特色。在個人品牌上,正宗、貨真價實是最大的優勢,屬於“老子的秘方兒子的市場”的典型,也是成功地將老字號轉型為現代企業的特例之一。

②振龍與黃振龍涼茶。家族式個人品牌的弊端到了黃振龍這裏有了實例。子女們的心思各異,想自立門戶卻又擔心自己的名頭不夠硬,所以,黃誌強涼茶的牌匾仍要烙上“黃振龍長子”的名號才有底氣。

③李寧與李寧體育用品公司。李寧退役後用了10年時間將“李寧牌”打造成中國體育用品的第一品牌。大型賽事上穿著李寧牌服裝登上冠軍領獎台的中國運動員給了中國人雙重驕傲。如果沒有後來的李寧公司,李寧隻是一個天才運動員;有了“李寧牌”,遲早要變成曆史的民族英雄,變成每天能給自己增值的生意人。

④陳紹華與陳紹華設計工作室。以自己的名字做工作室的品牌在中國藝術界比比皆是。一方麵個人的價值較容易被認可;另一方麵,一旦一朝得名,原本缺少的大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即可瞬間擁有。當奧運的中國結標誌飄揚在大江南北的時候,那個叫陳紹華的設計師自然順理成章地成為國際品牌符號。

⑤陳逸飛與逸飛服裝。坦白地說,陳逸飛並不是一個有才華的藝術家,但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所以,加上他姓名的服裝、電影、雜誌也如同他在繪畫上一樣,總能賣它個“價超所值”。

⑥吉米與吉米工作室。吉米和李東田是中國造型設計領域的兩塊金字招牌,共同特點是通過個人技術起家,利用工作室的規模繼續擴大個人品牌,等到名聲漸響,再出化妝品、服裝等外延產品,這是這類個人品牌常走的路子,以提升自我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