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個結合,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1 / 2)

六個結合,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

讀寫指津

作者:蘇淩娟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重要性。但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我認為,教師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六個結合”。

一、讀與圖相結合

低年級教材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並且大部分插圖中均包含著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然後再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實際上,這裏的“看圖”實為以看圖促朗讀,以看圖助理解。如在教學《要下雨了》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書中的插圖,然後請學生說說圖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忙著幹什麼。由於這些插圖就是一個個故事情節的再現,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且富有想象力。我接著又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由圖像信息到文字符號,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讀與說相結合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則是對信息的輸出。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將學生的讀與說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可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簡要複述課文內容,正確評價他人的朗讀與發言情況,學會轉述他人的話語等。

三、讀與思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在教學《失物招領》一課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再讀書感悟的方式。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說出“失物”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再讓學生自由爭論:同學們的做法對嗎?為什麼?最後讓學生思考:用自己的話說說今後應該怎麼辦?以此來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使他們明白要保護環境,不能隨便亂扔垃圾。通地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發言積極,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四、讀與演相結合

情景表演是最受兒童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教師可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結果學生表演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令人嘖嘖稱讚,而他們對課文內容也有了較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