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
要注意保護和傳承曆史文化
我省100個小城鎮建設力度大,成效明顯,但也存在個別地方片麵地把城鎮化理解為造大房子、修大馬路的問題。貴州是一個山水相連的山地省,可以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我們的核心目標。“以人為本,道法自然”是我們的根本理念。
在城鎮化進程中,應充分借鑒歐洲特色城鎮的做法,把文化與產業、交通等條件結合起來,注重對曆史建築的保護與整治,把當地傳統的建築符號和元素融入建築中,強化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使每個城鎮都有其個性特征。
貴州民間流傳“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之說,17個世居少數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貴州是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較多的省份,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都是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精品。
馬德裏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羅君強調:貴州的耕讀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都是我們的本錢,不管怎麼發展都一定要保護好,否則就容易自娛自樂。但這些民族文化的傳承,也要注重運用現代手段,加入現代元素,注重創新。
貴州必須保護、繼承和發揚城市中有價值的曆史文化與民族傳統精華,必須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加以利用,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避免盲目拆掉有曆史傳統文化內涵的舊城區,也要避免新城區繁榮,舊城區衰落的不和諧現象。
更加注重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貴州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全省百歲以上老人有100多人。遵義赤水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3%。我國駐意大利使館李瑞宇大使談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平在訪問意大利期間,專門向他提及貴州的生態不錯,值得一看,李瑞宇大使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作客貴州。羅君談到貴州時,讚美之情溢於言表,說:“好空氣、好環境都是貴州的優勢,特別是貴州廣州高速鐵路修通後,會贏得更多的機遇。”
在良好自然生態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貴州如何依托良好的生態文化底蘊和堅實的生態基礎,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構建科學的空間開發格局,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切實加大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都是我們值得探索的問題。特別是如何發揮我們的優勢,打好生態這張牌,把養老產業、健康產業,中醫藥產業發展起來,形成新的增長極,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開發特色產業
謀求創新發展
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是貴州省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如何把自身所具有的特色自然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等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 如何讓酒、煙、茶、藥、旅遊等“五張名片”產業譽滿全球,值得我們深思。
不斷創新是意大利中小型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得以抗衡對手並取得成功的法寶,這在意大利機械設備製造業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意大利中小企業富有品牌意識,將產品服務目標瞄準高端小眾市場,專門生產差異性、個性化產品,將手工藝與高科技設備相結合,以保證高質量產品,從而創出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意大利品牌眾多,有享譽世界的蘭博基尼、法拉利、普拉達、菲拉格慕等品牌。品牌產品是民族工業的精華和驕傲,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象征和標誌,是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體現。
我國工業的總體技術水平不高,國際競爭力仍然不強。如果把中國的經濟放到世界層麵看,中國還是“製造大國、品牌小國”。貴州資源稟賦決定了其在發展能源、原材料產業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提高資源的附加值。
貴州的企業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求真務實,敢闖敢創,培育品牌意識,加快向中國品牌和世界品牌進軍的步伐。要建立創新機製,實現思維創新、機製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內涵、文化內涵。(責任編輯/任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