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驅動的生動樣本(2 / 2)

搭建信息計算創新平台

在貴州省高速公路駕車的汽車司機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隻要在入口收費站領上一張IC卡,在出口收費站輕輕一刷,便完成交費。一卡在手,實現了全省通行。

這個看似極為簡單的高速公路繳費,其背後依托的卻是一個強大的信息計算係統,而這,凝結了實驗室多年來的艱辛付出。

2009年底,隨著貴陽環線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主線全部實現連通。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高速公路聯網收費費額計算係統”正式投入運行,這是貴州省第一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科學服務係統。

“隨著貴州高速公路路網結構邁向網格化,龐大的費額僅靠人工計算無法完成,必須借助計算機技術,選擇合適的全路徑搜索算法和最短路徑驗證算法,計算出最短路徑和最小費額路徑,實現最小費額路徑的費額向最短路徑上拆分。”高性能計算平台遊善平博士告訴記者,依托這套係統,現全省超過4000公裏的高速公路,每增加和變動一次,費額就要重新計算一遍,每次隻需2個小時就可以計算完畢,大大縮短了計算時間。

聯網收費最大限度地減少各路段高速公路上主線收費站的設置,不僅節省建站成本和運營管理成本,同時還減少通行車輛停車交費的次數,有效提高了車輛的通行能力和高速公路使用率。

高速公路費額計算僅僅是實驗室開展信息計算的項目之一。依托雲計算平台,實驗室還開展了3D虛擬現實項目渲染、考試數據統計分析、計算數學、計算物理等項目。

實驗室在三維虛擬現實及仿真方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如依托三維激光掃描儀及相關基礎設備和軟件,通過對甲秀樓進行全方位激光掃描,獲取甲秀樓全方位點雲數據,利用逆向建模的手段,對甲秀樓整體建模並實時渲染,達到對甲秀樓數字化保護和展示的目的。

中考與高考,關乎千家萬戶利益,是社會關注度極高的民生大事。為使判卷公平公正,榮獲1993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的“貴州省招生辦高考招生自動化係統”發揮了極為關鍵作用。利用無紙化閱卷平台,實驗室從2008年開始承擔了貴陽市中考及高考模擬考試共計700餘萬份試卷的網上閱卷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閱卷平台將試卷後期的大數據分析結果反饋給老師,再由老師指導學生有針對性開展複習,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拓展大數據服務新領域

在實驗室的基因數據檢測中心,擺放著一台剛引進不久的Illumina全基因組測序儀,是目前貴州高校僅有的兩台之一。

項目組黎瑞源博士告訴記者,基因測序是生物學研究的基礎,通過基因測序儀,可以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從生物信息數據產生的源頭、數據處理的各個環節和對複雜生物機理的解析等方麵入手,係統研究一係列生物信息學問題。目前在醫療研究、法醫鑒定、農作物研究、動物健康、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誌傑教授認為,“有人曾經預言21世紀是生物科技時代,現在看來還為時過早,但是生物與信息技術結合畢竟是一個大趨勢。貴州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通過這一研究平台,必將對我省生物技術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油菜是貴州第二大農作物,目前全省種植麵積達400萬畝。為提高油菜單位麵積產量,實驗室利用基因測序技術,同華中農業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合作開展油菜抗旱和品質育種可持續發展研究,為該項目的研究與應用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與生物大數據一樣,實驗室還利用500米口徑球麵射電天文望遠鏡項目(FAST工程)在貴州建設這一契機,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合作,開展天文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以此帶動貴州在射電天文、機電、結構、通訊、控製等領域交叉學科的發展。

從科研到成果轉化,從雲計算到大數據運用,實驗室依托科技創新,始終與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正如謝曉堯教授所言,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貴州實現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貴州實現跨越發展、後發趕超的有效途徑,前景可期。(責任編輯/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