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孩子偏科了怎麼辦(1 / 2)

什麼叫偏科?就是孩子在學習中偏愛其中的某些科目,這些科目孩子學得比其他科目好;或者孩子隻下大功夫學某一科,這才算偏科。不能把各科都學得很不好,隻有其中某科略好一點就叫偏科。

偏科也有好幾種不同情況,是從上小學開始就偏科?還是在高年級的時候偏科?或者是上初中之後才開始偏科?這情況有所不同。是偏一部分科?例如偏愛文科,或者偏愛理科,還是偏愛一科,例如偏愛體育、偏愛音樂、偏愛數學、或者是偏愛文學詩詞,等等。

另外,還有偏愛程度不一樣,有的是略微喜愛一些科目,愛學這個科目,學這個科目比學其他科目的興趣更加濃厚。也有的是,著迷了一些科目,對一部分科目極其喜愛。

以上所說的這些偏愛,情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也應該不同地對待,有的偏愛,往往是與孩子先天的天賦結合在一起的。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地來肯定或者否定這種偏愛的現象,因此也不能簡單地處理這些問題,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認真地進行分析,加以區別對待。

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所列的一些課程,都是孩子一生中首先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比如語文,你首先要認字吧,你連字都不認識,連一般的書報都看不了,那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起碼文化的人。再比如數學,連加減乘除都不會,那你就是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與工作能力。因此,在小學時,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偏科,不應該放棄其中的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應該把每一科的知識都要掌握好。所以,孩子在小學時,假如有偏科,隻能夠停留在對某科有些偏愛的基礎上,在更好地學習自己喜愛的科目的同時,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其他科目。

到初中,基本上所學的內容,還是屬於文化課中的基礎,但是他已經比小學高了一層,有的一些知識,不見得在生活中能夠直接應用上。比如代數、幾何、三角,等等,這些數學,在科學裏雖然還是屬於基礎知識,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基本上是用不到的。這時,如果孩子偏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應對考試,偏科的現象還是不應該太嚴重。

那麼,在克服了偏科的認識問題之後,在學習方法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對付差科的技巧

①時間上從短到長。凡是孩子不擅長的學科,大都是他不感興趣的。因此,如果一開始便讓他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時間,必然會倍增煩躁與厭倦。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按照學習的目的,製定出一份時間表來。比如,孩子今天隻複習某一科的某一小節,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在這半小時裏踏踏實實地把這一小節搞定了,就改學別的科目。時間一長,對差科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了。還可以將差的科目夾在強的科目中學,時間同樣不要太長,以避免枯燥無味的學習。

②做題從簡單的入手。對於孩子不擅長的科目,不要讓孩子一上去就選那些太難的習題做。從簡單一些的習題入手,才能讓孩子牢牢掌握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在確保孩子對那些簡單的題目已完全掌握後,再適當提高題目難度。

③找出差中之差。即使是對於差的學科,孩子也不可能對所有問題都一無所知,有些問題還是略知一二的,真正拖累他的是這個科目中某一點或兩點。所以,如果能讓孩子把這個差中之差找出來,來一個強化或突擊性的訓練,就可以在短時間裏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到那時候,孩子就會發現,原來他的差科並不那麼差!

④讓孩子自我摸底。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孩子如果覺得對差的科目仍然心裏沒底,不知學得如何,這時候父母可以讓他找來一份試卷,像真正考試那樣做一遍,做完後對著答案自己打分。這就像彩排一樣,如果彩排的效果很好,正式演出也不會差;如果效果仍不理想,也要找出孩子進步的地方,以增加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