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媽媽的擔憂也越來越多,總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越大越難管教了。兩三歲的小孩已顯得特別任性、執拗,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輕易服從媽媽的安排;而長到十三四歲時,不輕易服從媽媽的安排不說,還總想和媽媽對著幹,甚至與媽媽頂嘴,以顯示自己的“能力”。
其實,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多會出現一定的“仇親”心理。因為這時,孩子開始向成人過渡,渴望獨立、自由。如果媽媽幹涉過多,孩子就越發想掙脫、想獨立。
媽媽應該很欣慰地看到孩子的變化,因為這表明孩子已經在逐漸成長、走向成熟了。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一些有逆反行為的孩子,媽媽要多觀察、多傾聽、多關愛,少用“權威”進行幹涉、命令、“較勁”,尊重孩子獨立、成熟的願望,孩子也會感謝媽媽的理解,並對媽媽充滿了敬愛。
張小雨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生,不合群,燙發,打扮另類,喜歡看卡通漫畫,學習成績很差。媽媽看不慣她的行為方式,燒過、撕過她的書,甚至打過她。但小雨發誓,這漫畫書我就要看下去!
後來,在一次家長會結束後,小雨的老師給媽媽出了個主意。
媽媽回來後,小雨已做好了被媽媽批評責罵的準備。但讓小雨意外的是,媽媽這次並沒有批評他,也沒生氣的跡象,還表現得很高興。然後,媽媽就表揚小雨,說:“小雨,媽媽以前打你罵你不對,媽媽道歉。媽媽覺得你愛看書是個非常好的習慣,比其他一些女孩狂熱地迷戀追星好多了!”
媽媽的話讓小雨聽得一愣一愣的,她甚至都開始懷疑:這還是我媽媽嗎?
接著,媽媽又說:“媽媽還有個問題,就是你這樣看漫畫對學習有沒有一些影響呢?你的學習成績是不是就是現在這個水平了呢?如果是的話,那媽媽以後支持你看漫畫。”說完,媽媽微笑地看著小雨。
這三個“意外”大大地觸動了小雨。經過幾乎一夜的思考,第二天,她主動剪短了頭發,把一箱子漫畫書全鎖了起來,從此開始認真上課,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
可見,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媽媽要適當轉變教育方式,不能再以專製、權威的方式教育孩子了,否則孩子隻會變得越來越逆反,各種不良行為也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媽媽做些改變,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理性接受孩子向成熟轉變時表現出的種種逆反行為,並多給孩子一些尊重、理解和愛,孩子反而會變得“順從”起來。此時再對孩子進行各種教育,也就順理成章了。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坦然接受孩子的變化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心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比如開始變得渴望成熟、渴望自由、敢於違背常規做事,喜歡通過挑戰權威、標新立異等方式來證明自我,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等等。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正常行為。
對於孩子的這些變化,媽媽要坦然接受,並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隨意否定、嘲笑他們的言行,而應采取尊重、理解的方式對待。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因為媽媽的寬容與理解而逐漸消退。
啟示二: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注重自己的秘密和隱私了。所以未經孩子的允許,媽媽不要輕易觸碰,否則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也會變得更加叛逆。
孩子有了秘密和隱私,這是他們成長和獨立的表現,媽媽要向孩子表示接受和認可,讓孩子知道媽媽是理解、尊重他們的。隻要媽媽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孩子也會非常感激媽媽。
啟示三: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即使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能自己處理一些問題了,但媽媽還是時刻擔心他們做不好,不能充分信任孩子。而媽媽的過度幹涉和“教育”,也讓孩子不勝其煩。
其實,媽媽完全是杞人憂天了,孩子並不像媽媽想象得那麼沒用。他們完全有能力處理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事,而且他們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理智的。隻是因為渴望自由和獨立,才會在媽媽麵前顯得比較叛逆。如果媽媽能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給孩子處理問題的自主權,孩子將會非常感激媽媽,對媽媽的建議和指導也願意接受和采納。
媽媽手記
跌跌撞撞地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開始渴望獨立、自由,也開始變得逆反,容易與媽媽較勁,想擺脫媽媽的“權威”管轄。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這些變化,媽媽要理性對待,不要再采取權威、壓製的教育方式,而是應多給予理解、尊重、信任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