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星資本坐實新三板(1 / 2)

天星資本坐實新三板

金融資本

作者:趙文佳

我們預計未來四年左右新三板掛牌企業會到一萬家,天星資本希望投資其中2000家左右。

3月12日,天星資本旗下又一隻基金——天星朗暉新三板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募集,而募集期隻用了一天。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裏(3月9-15日),天星資本新增投資企業7家,累計投資企業達到78家;新增做市轉讓企業4家,累計做市轉讓企業25家;其投資的新三板已做市企業平均回報達到2.45倍……

這是2013年才成立的天星資本交出的成績單,而這個數字還在被不斷快速刷新。

“天星資本很快實現每周投資10家以上企業,年底管理300億以上基金規模的投資機構,也將是中國新三板投資領域收益最高的投資機構。”天星資本董事長劉研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坦言。

抓住“風口”

劉研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大學時就開始創業,開過軟件公司、物流公司。2007年開始進入資本市場從二級市場開始做起,2008年涉足PE領域。

“中國未來的發展,千千萬萬的中小民營企業將發揮很大的作用,而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基本都需要得到資金、資源上的扶持,我們如果把投資做好,在賺取收益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劉研對《英才》記者表示。於是2013年他辭掉所有職務決定全身投入到投資領域。

但是當時IPO暫停,PE正在經曆“寒冬期”,小的草根投資機構在當時要想存活下去都不容易,更別說短期在業內打出名氣。但劉研當時發現一個投資的“風口”——新三板,當時很少有機構投資新三板,幾乎是一個“空白之地”。

他認為,投資的企業如果在A股退出,沒有四五年很難實現IPO,而投資新三板企業基本一年左右就可以實現退出,投資周期將大大縮短。另外,PE投資的企業如果不IPO,業內很難知道其投資業績,而投資企業掛牌新三板,所有資料一目了然,投資機構做出業績樹立品牌也比之前快很多。

在剛開始,天星資本拿到項目之後,會針對項目單獨設立一隻規模一兩千萬的基金,身邊的朋友來認購,剩下的部分天星資本自己兜底。當時由於很少有人投資,早期的幾隻基金中有一半的份額是天星資本用自有資金認購。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投資效率,更加靈活,也更適合新三板的投資。

劉研的判斷很快得到應驗,新三板的“風”很快刮了起來。

在政策的扶持以及機製的不斷完善下,新三板不斷活躍。截至今年3月,天星資本投資的新三板已做市企業平均回報達到2.45倍。而之前一些由於缺少認購,而“被迫”自己出錢兜底的基金,現在對天星也變成了好事,這些基金投資的項目目前已有數倍浮盈。

而且劉研還發現一個現象,新三板上已經做市轉讓的企業隻要再增發股票,全部超募。天星資本投資過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東電創新,一開始計劃以每股4元的價格鎖價定增,但由於一些原因後來改取詢價製,雖然前後隻相差20天時間,增發價格就被提高25%,定為5元,當初計劃融資4500萬元,最後1.2億資金來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