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一對兒在一起的是誰?(2 / 2)

當時的分析認為,融資之後的趕集網在2015年衝擊納斯達克或紐交所時間點正好,而58同城很聰明地進行了“狙擊”。

趕集也在為衝擊資本市場加碼,狂砸一億美元緊鑼密鼓推進“趕集好車”項目,而另一邊,58同城借助二手車占比優勢,密集對產業鏈進行整合,戰略投資了“273二手車”、汽車拍賣平台“卓傑行”、代駕服務“e代駕”、租車企業“寶駕租車”等公司。

“58同城可通過流量輸送快速發展一個二手車獨立品牌,去對壘‘趕集好車’,當然通過產業鏈資本注入方式對趕集也已經產生威脅。”分析人士指出,“差異化競爭並沒有出現效果,兩家企業仍保持著業務的正麵競爭。在O2O業務還沒有足夠利潤輸送之時,業績收入等問題依然需要麵對。這就意味著,二者也存在整合預期。”

寡頭合並邏輯

年初,業界傳出的中國聯通可能和中國電信合並的說法,甚至導致中國聯通股票出現了漲停。盡管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等分別在不同場合表示,電信行業暫時沒有合並方案,但業界的合並呼聲依然高漲,包括在傳言的電信業重組過程中是否引入民資等,都引來了密切的關注。

一位不願具名的VC投資經理談到新興市場合並問題時稱,“明星企業看似風光無限,但實際上背後資本力量所掌握的話語權更強,有幾個不是資本說了算?”他表示,TMT大量的資本並購案、甚至一些章法全無的戰略入股,實際上都是背後在玩資本雜技。不過,他表示,這些手法隻有在新興行業比較適用,傳統成熟的行業的邏輯和規則另當別論。

據了解,寡頭並購出現之前,市場往往已經出現變化。行業發展方麵,前景一般良好;企業經營方麵,卻往往出現虧損或盈利能力較差的情況,競爭對手間的長期對攻產生惡性競爭;當然,作為企業背後的投資勢力,一個希望坐穩行業第一的大股東,而對於另一個來說,成為行業第一企業的重要股東,或選擇合適的價格退出,都不難看。

對於這些可能出現的合並企業,也存在很多的謹慎觀點。有人認為“大並不代表好,且合並非一蹴而就之事,整合往往會給企業帶來較大負麵影響。”資深通信業觀察者項立剛在看待聯通電信合並傳聞時就表示:企業合並成本巨大,負擔最終轉移到企業本身;審計合並流程長,業務推進緩慢,競爭對手容易趁機超前;企業員工人人自危,需要重新找定自己的位置,且麵臨大量裁員的可能。

長期關注投融資法律的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提示,合並也要注意防止壟斷產生。不過,趙占領告訴《英才》記者,是否壟斷要看兩家合並之後具體的經營行為。根據《反壟斷法》,如果一家公司市場份額超過二分之一,或兩家合並後超過三分之二,會被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反壟斷法》針對的是“濫用”支配地位,如拒絕交易、限製交易、搭售等行為,而非合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