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長對孩子也舍得花錢,孩子手裏的零用錢也越來越多。然而,一些孩子控製不住購物的欲望,結果零花錢都花在了一些沒必要消費的地方。而需要錢做正經事時,手裏卻分文不剩了。久而久之,孩子也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理性消費的毛病。
為了讓孩子養成節儉、理性消費的習慣,爸爸應盡早讓孩子學會節省著花錢,最好能與孩子一起建立一份儲蓄計劃。因為孩子天弄過長意識不到儲蓄的意義和優點,不知道儲蓄有多麼重要。如果爸爸能激發孩子的儲蓄興趣,讓孩子學會儲蓄,孩子不僅能從中收獲樂趣,還能學會正確理財。
嚴曉帆今年12歲,平時花錢大手大腳,沒有任何計劃,花完就跟爸爸要。爸爸覺得這樣不行,就對女兒說:“曉帆,你現在已經是大人了,也應該有個儲蓄計劃了。爸爸不要求你執行長期的攢錢計劃,隻要求你每三個月攢一次,然後對自己攢下的錢自行消費。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你再繼續攢錢。爸爸想看看你能不能做到。”
曉帆覺得很新鮮,就答應了爸爸的要求。此後的三個月,曉帆在零食、零用上的消費明顯減少了。三個月下來,她攢了400多塊錢。曉帆覺得自己以前真是太浪費了。為了激發自己攢錢的動力,她還讓爸爸給她辦了張銀行卡,然後把自己攢下的錢都存了進去,等到有需要買的東西時,她會用這筆錢自己支付。而且她跟爸爸說,她會每個月往卡裏存錢的。
與孩子訂立儲蓄計劃,並不是讓孩子把該吃的、該用的花費都省下,而是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將能省下的錢省下來,然後存起來。這樣,孩子就能逐漸養成節儉的習慣,並享受到儲蓄的樂趣。
之所以要爸爸與孩子訂立短期儲蓄計劃,而不是長期的,是因為孩子還缺乏持久的耐力。如果光讓孩子攢錢,不讓花錢,孩子就會漸漸失去節省的耐心。隻有當孩子自己體會到儲蓄的樂趣,並能用自己攢下的錢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孩子才會更有出現的決心。
成功爸爸課堂啟示:
啟示一:送孩子一個儲蓄罐作為禮物
孩子手裏有了零花錢,通常都會控製不住自己,將錢花得一分不剩,不懂得節省和儲蓄。
這時,爸爸可以教孩子學會儲蓄,可以買個儲蓄罐作為禮物送給孩子,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儲蓄的興趣。然後,爸爸要鼓勵孩子從儲蓄罐內存錢,可以兩周或一個月清算一次。當孩子有必須要買的東西時,爸爸可以讓孩子用自己存下的這筆錢購買,孩子也會從中體會到儲蓄的好處。
啟示二:為孩子開設銀行戶口
為了建立孩子有“自己的錢”的觀念,爸爸可以為孩子在銀行開立一個單獨的賬戶。然後,鼓勵孩子攢下自己的零花錢,一段時間後(比如一個月),爸爸就帶著孩子一起把這些錢存到他自己的卡裏,然後讓孩子自己保管卡。這樣,孩子也會覺得特別自豪,感到自己像大人一樣,儲蓄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啟示三:讓孩子體驗“錢生錢”的好處
錢存到銀行後,肯定會產生利息。爸爸要讓孩子每次看到存到銀行的錢數,如果不取的話,一年後再去查,就會發現存進去的錢增多了。此時,爸爸可以給孩子講講有關儲蓄產生利息的知識,讓孩子體會到儲蓄過程中“錢生錢”的好處,激發孩子的儲蓄熱情。
爸爸手記
培養孩子建立儲蓄意識,短期看有助於培養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而言,則能讓孩子及早形成獨立生活能力。爸爸可引導孩子訂立短期的出現計劃,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也能學會合理攢錢。定期讓孩子看到自己儲蓄賬戶金額,還能讓孩子體驗到“積少成多”的樂趣,養成好的儲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