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齊開始布武天下?鮮花收藏支持!
……
大唐太和五年五月二十,西京長安。
高高的龍首原上,一大片宏大壯闊的宮殿群與終南山遙遙相對,千百家如棋局的長安城盡收眼底。
大明宮,大唐的權力政治中心,沿著南北向軸線縱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
重簷深宮,黃瓦紅牆,殿宇重重,紫宸殿西邊,延英門內,有一座偏殿,建於開元中,名喚延英殿,院外設有中書省、殿中內省等中樞機構。
自大唐代宗皇帝起,每逢雙日,皇帝便在此殿接見宰相百官,因為殿內旁無侍衛,禮儀從簡,君臣可以人得盡言。延英殿便成為皇帝日常接見宰相百官,聽政議事之處。白居易有詩雲:昨日延英對,今日崖州去。指的是仕途得意與失落。
已經入夏,濃蔭遮蓋下的延英殿遍殿生涼,銅鶴仰首,香亭逸散出陣陣嫋娜的檀香輕煙,精美的漆雕屏風前,擱置著一張雕龍胡床,文宗端坐其上,左右擱著十幾個精美的月牙凳,樞密使兼右軍中尉王守澄,左仆射裴度,右仆射 李固言,太保同平章事李載義,兵部尚書牛僧孺、吏部尚書李宗閔,戶部尚書令狐楚等一幹宰相或坐或立,並無禮儀拘束,隨意得很。
雖著從二品的紫色大團花綾羅窄袖袍衫常服,玉帶鉤係腰,右仆射李固言皮膚糙黑,一臉敦厚,像個田間老農,麵向文宗躬身稟道:“臣有……本……奏。”
文宗知道他本性質樸,為政不計親疏,薦人唯賢,和顏悅色道:“李右相但言無妨。”
“武威郡王……太保……同平章事李載義……屢退北虜,曾擒獲奚王茹羯,進獻朝廷,又奉朝廷之命平定橫海李同捷之亂,功在社稷,朝廷宜加重用,臣薦他為左武衛大將軍!” 李固言本有口吃的毛病,議事論政則一反常態,言辭清晰流暢,很有條理。
文宗曾遣人暗察李載義,知道他束身入朝後深居簡出,並不與朝臣往來,在長安城東,滻水南岸廣置田產莊園,招募了幾百部曲,練軍習武一日未斷。
李載義雖出自河朔三鎮,可他是大唐宗室,昔日在幽州歲貢不絕,對朝廷忠心耿耿,觀他舉止沉穩凝練,那是久經戰陣磨礪出來的大將氣度,他被楊誌誠逐出幽州,茫然失意,朝廷任命他為左武衛大將軍,必懷感恩之心,誅除奸宦正可依靠他為臂膀。
“不妥,武威郡王李載義為正一品的太保,這樣豈不是委屈了武威郡王?裴相以為呢?”文宗向正在打瞌睡的裴度問道。
“聖人所言極是,武威郡王勞苦功高,官居一品,怎能受人驅使?牛兵部意下如何。”樞密使兼右軍中尉王守澄公鴨嗓子響起,驕橫地打斷了文宗的話,眼神瞟向牛僧孺、李宗閔兩人。
裴度佝僂著腰,老態龍鍾,一臉茫然,不知剛才所議何事。
李宗閔作沉思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目光,悄悄推了推身旁的兵部尚書牛僧孺,相貌清雅的牛僧孺搖頭苦笑,硬著頭皮站起來,麵朝文宗躬身施禮,朗聲道:“臣以為武威郡王乃國之幹城,百勝之帥,熟悉虜情,其才應用在邊地,振武、河東皆可。”
李載義腰背筆挺,端坐不語,與朝廷諸公鬥心眼,他自承不及,眼下虎落平陽,隨你們怎樣折騰,終有一日某要回到幽州,親手殺了楊誌誠那個狗賊。
李宗閔收了幽州留後楊誌誠的重禮,自然得幫他出些力,“振武節劉沔數次擊退黨項、西羌,在西北屢立奇功!去歲任河東節的柳公綽,政績斐然,回鶻經河東朝貢互市,軍民擔心他們侵擾邊地,以往皆嚴陣以待,柳公綽卻命府門大開,派牙將單騎至邊境迎接,回鶻梅錄李暢為被柳公綽的信任感化,約束部眾,一路並無馳獵,對百姓秋毫無犯,柳公綽又收服了驍勇善戰的沙陀部,奏請以其酋長朱邪執宜為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移守雲州、朔州,自此北邊雜胡不敢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