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17K2010作家福利體係頒布,今晚8點還有一更!
堪比諸葛隆中對的山中策!李賢齊一付指點江山,舍我其誰的誇張表情,張簡至腦中靈光一閃,激動地站起來,朗聲稟道:“武威郡王,張簡至有山中策獻上,即可救回郡王家小,也可待機而起,討逆平叛。”
溫暖和煦的春風從堂外徐徐拂來,李載義的聲音卻冷得澈骨,“說來聽聽。”
張簡至硬著頭皮道:“武威郡王與李司馬孤身前往易州,假意與楊賊講和,索回家小後即返京師。”
莫州刺史張慶初興奮地插了一句:“郡王假意離開,再悄悄潛回莫州,我等再興兵討逆。”
張允伸聳了聳肩,攤開雙手:“我等是楊賊的心腹大患,他以遣散收編前衙鐵騎和唐興軍為條件,逼郡王就範,那時怎麼辦?”
李燕州一直注意傾聽,分析莫州形勢:“莫、瀛二州,西為義武節,南為橫冀節,東有橫海節,朝廷承認楊誌誠為幽州留後,相鄰節鎮必視我等為叛逆,出手相助不敢奢望,朝廷下旨出兵討伐莫州都有可能,莫州河流湖泊眾多,不利鐵騎縱橫迂回,乃是一片死地——”
說到死地,李燕州嗓子一甜,急忙用巾帕掩嘴,悄悄打開一看,巾帕雪白精致,赫然被鮮血浸染成了大片紅色的潑墨。
堂上文武紛紛置疑,張簡至有在戰場磨礪出的堅定沉穩,毫不畏縮,“各位刺史、將軍,你們誤解了簡至所言的山中策,它有上、中、下三策,涉及政略、軍事、民生等方麵,一言以蔽之,就是以遼西的靺鞨口為基地,耕海牧魚,興建各種工坊,泛舟行商,儲糧練兵,以海製陸,奪取平盧節故地,等待時機,討逆平叛……”
一湖寧靜無波的春水被人砸下一塊巨石,在堂上眾文武心裏激起層層漣漪,因為他們誌同道合,死生榮辱緊緊連在一起。
李燕州目放異彩,急命牙軍抬上曲足書案,備好紙筆墨硯,筆走龍蛇,邊聽邊將山中策記錄下來。
正堂上針落可聞,柔柔春風帶著庭院的花香穿過房門雕窗,暖暖陽光也悄悄到正堂探訪。過了好一會,定遠將軍張允伸率先打破了春水般的寧靜,笑道:“北虜長於騎射,漢人善舟,從河流的入海口溯流而上,以海製陸,北虜可來,我亦可往,禮尚往來,讓北虜也嚐嚐擄掠之苦。”
李載義乃是兵法大家,自然知曉山中策的分量,張簡至雖有勇略,也是戰場上的臨機決斷,帶著幾分疑惑問道:“張簡至,這是何方高人的計策?”
張簡至猛然醒悟,李賢齊年過十四,自己乃是將門子弟,熟悉軍旅邊戎,勉強說得過去,但如何知道築城建堡、曬鹽營商之法?大部分都是李賢齊所講,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多智近乎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實不相瞞,我們逃到山中避難,邂逅了一位仗劍去國,漫遊幽燕的白衫文士,他與賢齊頗為投緣,在山中盤桓半月,傳授了不少東西給他。”張簡至慣經殺陣,還懼小小質疑,麵色如常,假托了一位子虛烏有的白衫文士。
“這位高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處?” 可是李白,高適一類的人物?李燕州有些激動,胸口起伏不定,停筆問道。
“從未透露姓名,隻道有緣還可再見。”張簡至為李賢齊遮掩得滴水不漏,心想還得給趙無鋒打個招呼,不可說漏了嘴。
“唉,幽燕本多才俊之士,肅之還記得幽州劉蕡劉去華嗎?博學多才,明春秋,為人沉穩有謀,一身浩然正氣,有濟世的遠大誌向。”李載義長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