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冷靜些,耐心些,沒有憤怒就沒有傷害(2)(3 / 3)

麵對有缺點的孩子,父母不僅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幫助讓孩子樹立信心,更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揚起生活的風帆,創造人生的輝煌。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怎麼樣才能做到悅納孩子的缺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1.對於天生的“缺點”要“悅納”

要了解的一點是,孩子生來就是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點可能就是他的個性所致,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夠控製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應該這樣”的想法來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點,這不是他的錯,雖然需要改正,但如果孩子改正了,他比沒有缺點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事實上比別的孩子經曆更豐富,也更優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標準來判斷問題,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隻有接受孩子的缺點,同情孩子的缺點,才能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糾正缺點。可以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心態決定著一切。

2.先讚揚後指缺點,孩子易接受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揚的話,對自己的缺點不是不清楚,而是不願意別人說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接攻擊孩子的缺點,那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誰都一樣。

所以在指出孩子缺點的時候,最好先是讚揚他的優點,即使這優點是你都不相信的,反正他相信就行了。孩子很粗心,你可以先誇他做事很果斷,就是細心差了一點;孩子語文不好,數學不錯,你當然是先誇他數學厲害,語文再加把勁那就更厲害了。

3.避免錯誤的家教觀念

讓孩子出色是父母的最大心願,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觀念以及由此導致的錯誤家教方法,不僅不能糾正孩子的缺點,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味抱著批評和指責,認為棍棒下出才子的想法,並企圖用這種壓力迫使孩子改正缺點、錯誤也是不對的。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隻會使情況越來越差。

孩子總會漸漸長大的,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明顯,故意不聽話,甚至與父母對著幹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將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單純歸為孩子的缺點,顯然不太科學。對此,父母究竟應該怎麼辦?不少父母采取強製孩子服從的辦法,堅決不允許孩子的不順從行為,這是很不恰當的。強製服從,即使孩子表麵上屈服了,但他們的心裏是不服的。不滿情緒壓抑久了,總有一天要爆發。到那時釀成大錯,後悔可就晚了。

錯誤的方法隻能得到錯誤的結果,因此每一位父母在抱著教育孩子改正缺點、發揚光大優點的美好願望的同時,千萬不要一廂情願,不講科學性地采取一些錯誤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所以,父母要悅納孩子的缺點,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改掉缺點,養成更多的優點。

不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

一次美術課上,10歲的伊雪想了好長時間才開始動筆,一出手就畫了半隻鴨子!陪孩子畫畫的父母看見一張大紙上什麼都沒有,卻在畫紙邊上隻畫了半隻鴨子,都覺得不可思議,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怎麼隻畫個鴨屁股呀?這孩子怎麼亂畫呢?好好一張紙不畫,畫到邊邊上幹什麼?……”伊雪媽媽也說:“你看人家畫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畫半個鴨子的呢?怎麼能畫的這麼不完整?都到紙外麵去了,把紙翻過去重畫吧!”

老師趕緊過去看了看,說:“讓孩子畫完,不要著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筆後,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畫。老師讓她給大家講講畫的內容,伊雪簡單地講了一下她畫的故事:“鴨媽媽和鴨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鴨去問青蛙媽媽: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青蛙媽媽沒看到;小鴨又問烏龜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烏龜姐姐也說沒看到!最後小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媽媽去找妹妹了!媽媽帶著小鴨和妹妹一起去了遊樂場!”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那畫麵上的半隻鴨子,是跟著媽媽的小鴨子。媽媽和妹妹已經走出畫了,而小鴨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著畫,老師為孩子的創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媽媽也感到震驚。

對於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所做的事情雖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這樣豐富的想象力,是多麼的寶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