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冷靜些,耐心些,沒有憤怒就沒有傷害(3)(1 / 3)

現在孩子們的生存、成長環境,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和他們父母小時候不一樣了。他們接觸社會、接觸新事物更早、更廣泛,他們麵對的世界更精彩。這就使他們更容易產生好奇心,容易突發奇想,有意無意地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針對這種情況,國內的教育專家們指出:麵對孩子的諸多出格行為,如果父母將其簡單地看成越軌、破壞紀律而加以批評和限製,可能就會把一些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扼殺在萌芽狀態。反之,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地對待孩子的“出格”行為,對他們加以正確地引導,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那麼在“出格”的孩子們中間一定會出現更多的人才。

強烈的“出格”思想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視的積極因素。認識到了這一點,有助於正確對待孩子的“出格”,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

教育專家指出,“出格”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如下幾方麵的積極作用。

(1)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孩子的“出格”大多發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處在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一階段也是心理發展的巨變時期。這個時期是由孩子向成人過渡的心理“斷乳期”,他們不再像兒時那樣依戀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做是“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樣的心理,如果能悉心保護,正確引導,有利於其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2)有利於孩子情緒的調節。孩子處於發育的過渡時期,其中樞神經係統活動的基本過程,一般是興奮過程強於抑製過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會讓情緒長期滯留在心中的,經過適當發泄後,他們的情緒會得到調節,對其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求異思維。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時是針對傳統思想的束縛而產生的。傳統觀念認為是這樣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認為是那樣的。雖然有時可能“鑽牛角尖”或失之偏頗,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他們求異思維的表現,他們在試圖獨辟蹊徑,從其他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

(4)有利於孩子形成開拓的個性。孩子產生“出格”思想,實質上是他們心理上對於常規的“突破”。當他們心理上一進入“突破”階段,表現出來的就不再是過去的聽話、順從,而是勇敢和冒險。現代社會充滿著競爭,從小培養孩子好勝、敢闖的心理素質,有利於其形成開拓、進取的個性。

所以,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的“出格”,並積極引導孩子,使其朝著富有建設性的健康方向發展。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離經叛道”行為呢?教育專家為廣大父母們提供了如下對策。

1.正確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為,其實是對於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種嚐試性反映,絕大多數並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樣,孩子並不是真的學壞了,而隻是個體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2.正確應對孩子的“出格”

父母發現孩子的“出格”行為時,的確需要表明態度,但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避免因為簡單粗暴而傷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動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麵。

建議父母在這個時候,可以采取“主動式聆聽”,最好由父親來處理兒子的問題,母親來處理女兒的問題,這樣共同語言會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邊,主動和孩子聊聊這方麵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在這方麵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3.用溝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最好方法。麵對“出格”的孩子,和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是引導他們的必要前提。每個父母都應該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溝通的能力,隻有如此,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於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夠善待孩子的“出格”行為,要善於引導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