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孩子的知音,用傾聽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3)(3 / 3)

從這以後,李心潔就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塊空間,去容納孩子的喜怒哀樂。她知道不僅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孩子,更應該悉心地去體味孩子那一顆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從此,她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密切,代溝這堵牆在她們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也曾因為父母拒絕了我們的正當要求而難過,或因為一次誤解遭斥責而傷心……這種傷害往往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有時甚至會伴隨我們一生。今天,做了父母的我們,卻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而把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承受能力,這是不應該的。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而許多父母老是在那裏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總是打斷孩子的話,使他們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父母的評價總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有些評價對孩子來說也許不太適合。

父母應該做的是: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這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作為孩子的父母,隻有真正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訴說才能認真聽下去,才能在交流中產生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兩句話,就不耐煩了,那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於傾聽,並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要求什麼,希望什麼;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也才能贏得與孩子的真誠友誼。

傾聽孩子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建立親密的關係,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性格。

親子關係品質的加強要依賴於傾聽,除了建立親密關係外,還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素材。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但父母很難決定孩子這一生會走的方向,影響層麵在於父母們提供了什麼素材與對待他的方式。所以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有兩種目的:一方麵讓孩子發展健康性格;另一方麵幫助孩子發展“人生腳本”。

有人說,教育就是不斷消除誤解的過程。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父母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父母都想保護孩子,以免他們失望、受挫或與別人發生衝突,但父母不能將他們永遠地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理解並處理不愉快經曆的感受。通過與父母共同分擔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將會減少傷害和壓力,同時也逐漸增強了對自己情緒的控製能力。在麵對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時,他們將會作出較好的選擇。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怎樣才能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麵介紹的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父母參考。

1.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現,而隻是接受他的感受即可。例如,孩子可能會告訴父母自己對小夥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孩子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憤怒。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的關注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尊重和自己願意分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並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用“嗯……”“是的……”等來顯示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複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複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